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Fluent软件,对加入扰流柱的新型平板光生物反应器内的微藻细胞运动轨迹进行仿真,基于Cornet模型计算微藻细胞经历的光暗周期. 根据藻液浓度变化,优化入射光强,以保证在不同藻液浓度下藻细胞平均光暗周期始终保持最小,约4.25s. 根据仿真结果,对不同藻液浓度下达到最优平均光暗周期所需的入射光强进行拟合,相关系数(R2)达到0.9994,为平板反应器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模式识别在测井相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测井相分析过程中,提取了与岩相有关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形成其测井相模式。该模式通过岩-电关系库,应用模式识别技术,实现向岩相的转化,形成岩性的系统剖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高容重、低弹模的实验材料,采用埋置在模型内的高灵敏度、低弹模的光测元件观测本身的应力。利用模型材料自身的重力可以产生与原型相似的累积的构筑荷重,同一个模型可以重复用于多种荷载工况。这种新的实验方法为研究由水压、自重等等荷载引起的综合应力提供有利的条件,并将提高实验效率。本文还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菌糠微波裂解产生的生物质炭作为土壤改良剂的可行性,试验分析不同裂解温度下生物质炭的理化特性,以期探究菌糠生物质炭的理化特征,以及微波裂解温度对它的影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微波裂解温度对菌糠裂解产物生物质炭的性质具有显著影响,较低裂解生物炭元素组成含量较高,但裂解不完全;而随着裂解温度升高,生物质炭表现出较高的pH值10.43、持水量7.886 m L·g~(-1)和比表面积189.38 m~2·g~(-1).研究对于菌糠生物质炭在土壤改良、固碳减排等方面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考虑气化炉顶部温度、中部温度、底部温度、空气流速、蒸气流速、反应时间以及生物炭添加量等多参数的情况下,建立自热式固定床气化过程合成气动态神经网络模型,以实现对气化过程中的气体浓度(H2,CH4,CO,CO2)动态过程预测. 采用不同策略实现对网络参数选择与模型结构优化,同时通过嵌入适当数量的随机噪声来避免模型陷入局部最优. 模型对气化过程中H2浓度变化曲线的预测决定系数(R2)达到0.8646.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统一战线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面临极为复杂的形势,任务繁重而艰巨。同时统一战线又具有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小角X射散射技术研究二元Al-2.70%Li合金463K回火16h及69h的δ'相析出,确定了'δ相与基体之间界面层的厚度分别为5.64nm及8.54nm.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中有几百个线粒体,呈卵圆形,参与细胞能量代谢。其它的细胞大约只有十二个线粒体,但每个动物细胞都有此细胞器。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既然线粒体中的几百种蛋白质都不是在线粒体内合成而是在胞浆内合成的,那么这些蛋白质怎样到达线粒体的呢,又怎样在线粒体内保持一定的比例呢?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短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同一组分比、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探讨了纤维取向分布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引入计算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强度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针对坑道工程动荷段毁伤仿真科学实验训练样本中存在的相似样本和大量对分类器模型构造"无用"的冗余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支持向量机的动荷段毁伤仿真实验训练样本约简方法。围绕约简任务和功能约束,设计坑道工程动荷段毁伤仿真实验训练样本约简分析机制,利用支持向量机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和非线性映射特性以及粒子群的快速全局优化特征,学习坑道工程动荷段毁伤仿真实验训练样本,快速建立训练样本的约简分类器,排除负类训练样本,为坑道动荷段毁伤评估提供优质的训练样本。算例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收敛和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