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于山地城市的特殊性,在进行土地质量评价时,采用传统的方法计算因素分值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分析了影响山地城市职能空间扩散的主要因素,揭示了山地城市职能的空间扩散规律,即城市职能扩散除表现为均匀扩散规律外,还突出地表现为等级扩散和轴向随机扩散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商服功能影响作用分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此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采用传统方法计算因素作用分时带来的不足,更符合山地城市实际,并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模式的比较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城市化过程中,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可归纳为3种最基本模式:统征统管模式,整体国有化模式和产权二元化模式。通过对我国现有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文章指出进行制度创新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前提,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基础,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关键,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保证。应该采取综合措施促进与规范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化过程中,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可归纳为三种最基本模式:统征统管模式,整体性国有化模式和产权二元化模式.通过对我国现有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文章指出进行制度创新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前提,建立清晰的产权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基础,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关键,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保证.应该采取综合措施促进与规范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4.
在山地城市中,地形对土地质量有土地利用方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受地形地貌影响,重庆市城市发展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表面出不同的特点,从分析地形的主要因素地面坡度、地面起伏度和切割密度入手,提出在山地城市土地定级中可采用地貌网格法划分地貌单元,定量地计算地貌单元分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过程中,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可归纳为三种最基本模式:统征统管模式,整体性国有化模式和产权二元化模式,通过对我国现有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文章指出进行制度创新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前提,建立清晰的产权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基础,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关键,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保证,应该采取综合措施促进与规范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山地城市职能空间扩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山地城市的特殊性,在进行土地质量评价时,采用传统的方法计算因素分值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分析了影响山地城市职能空间扩散的主要因素,揭示了山地城市职能的空间扩散规律,即城市职能扩散除表现为均匀扩散规律外,还突出地表现为等级扩散和轴向随机扩散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商服功能影响作用分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此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采用传统方法计算因素作用分时带来的不足,更符合山地城市实际,并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一系列评价指标,利用GIS强大的数据采集和空间分析功能,对城市土地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利用GIS进行数据采集、空间数据库建立与空间分析和土地质量评价3个方面.从评价结果发现:城市土地质量受经济水平影响显著,土地质量与其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密切相关,土地质量线性分布明显、利用GIS对城市土地质量进行评价的结果,较好的反映了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多因素对土地质量的综合影响,其方法切实可行,具有传统的评价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测评,测评结果表明:影响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因子是基本经济竞争力因子、创新因子、生活水平竞争力因子和经济增长潜力因子;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差距显著。本文根据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序将重庆市经济空间分为稠密区域、准稠密区域、结构弱化区域和农村区域,提出未来一段时期内重庆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系列对策:采取“域-轴-核”开发模式;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构造人才聚集环境,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优化产业结构,构造产业竞争优势;转移剩余劳动力,优化资源配置,缓解渝东北和渝东南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