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金属硅化物在电阻薄膜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金属硅化物在电阻薄膜材料中的应用.用真空感应熔炼精密浇铸方法制备含铬和镍的硅化物,作为溅射沉积电阻薄膜的溅射阴极靶材.发现随着硅含量的增加,溅射得到的薄膜电阻值变大,Si含量在50%(质量分数)以上时,溅射阴极靶材的组成由CrSi2,NiSi两相变成Si,CrSi2和NiSi2三相.所研制的三种型号的溅射阴极靶材适用于不同电阻值范围的电阻薄膜的溅射沉积,可在金属膜和金属氧化膜电阻器上应用.  相似文献   
2.
用神经元网络的方法预测了溅射靶材、工艺参数与电阻薄膜性能之间的关系.经预测误差分析以及与实验比较,表明用79组训练样本可基本准确预报电阻薄膜的性能.对各参数影响薄膜性能的程度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中等阻值范围内NiCr-O系及Cr-Si系电阻薄膜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合金成分、沉积条件以及热处理工艺是影响薄膜性能极其重要的因素,为便于电阻薄膜的合理选材,分析了应用于中阻值范围内的NiCr-O系及Cr-Si系溅射薄膜的膜层结构,对比了它们在热处理前后的电性能变化情况,并通过短期试验考核它们在应用中劣化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经退火处理后,Cr-Si系溅射薄膜的膜层构成主要为非晶态基体及SiOx氧化物包围纳米级硅化物相,而NiCr-O系溅射薄膜的膜层主要由Cr2O3和原子范围短程有序的金属相组成;Cr-Si系电阻薄膜比NiCr-O系电阻薄膜致密稳定,前者在电性能方面具有抗电压击穿、耐潮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两步等通道角挤压AZ31镁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AZ31镁合金经等通道角挤压(ECAE)变形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98-523K温度范围内变形后,合金晶粒随着变形程度增加明显细化,延伸率提高,但屈服强度降低;随着变形温度降低,变形后合金的延伸率下降,而屈服强度有所提高.基于以上两点规律提出了两步ECAE工艺,在两步ECAE变形过程中,AZ31合金的变形温度可以降低至453K,经两步ECAE变形后,获得亚微米级的亚结构AZ31镁合金的强韧性随之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通过定向电结晶方法制备了镍基针锥晶布阵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发现,在电沉积初始阶段形成大量晶核,随着沉积过程的进行,晶核不断纵向生长,从而形成针锥晶.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定向电结晶法获得的镍基针锥晶材料的每一个针锥晶体均为单晶体.由于针锥结构的物理镶嵌咬合等作用,针推晶表面与TiO2膜即使在高温烧结后也无开裂、起皮现象,针锥晶布阵材料与陶瓷薄膜表现了良好的结合性能.  相似文献   
6.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超疏水镍薄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电镀方法在铜基体表面制备出了粗糙镍表面,SEM照片显示镍层呈现纳米针状结构,接触角测试表明水在其表面接触角约为112°,调节电镀时间,增大纳米针尺寸并不能实现超疏水性.在针状镍表面继续施加化学镀,对微结构进行修饰,SEM照片显示当化学镀达到1min时,纳米针尖被球冠状结构所代替,水在表面接触角增至152.3°,这表明镍表面成功地从疏水性转变成了超疏水性.  相似文献   
7.
羟基磷灰石涂层的骨结合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使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羟基磷灰石涂层。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研究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羟基磷灰石涂层,可以显著提高骨组织与种植体的界面结合强度。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羟基磷灰石涂层与骨组织形成骨性结合,而钛合金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存在纤维组织结构。两种不同的界面结构,是导致种植体与骨组织结构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铜合金表面电镀纯铜层保护膜对铜合金引线框架氧化失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电镀纯铜层后,纯铜层氧化速率较高,氧化膜较厚,然而,由于纯铜层的阻挡作用,可以使氧化只发生在纯铜层上,减少CuO的生成.当铜合金表面的电镀纯铜层厚度超过一个临界值,表面电镀纯铜处理可以明显改善材料的耐氧化剥离性.表面电镀前的铜合金氧化膜结构为CuO/Cu2O/Cu.电镀纯铜层后,氧化膜结构变为Cu2O/Cu,当氧化膜主要由Cu2O构成时,氧化膜结合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CPU散热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芯片集成度的不断提高,为CPU提供有效的散热方案成为电子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针对CPU热障问题,着重讨论了热管、微通道和制冷芯片3种新型微冷却方式的发展现状、传热原理以及应用前景,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通氧反应溅射法制备了Si-Cr-Ni-O薄膜,用AES和XPS测定和分析了所制得的薄膜,发现靶村组份配比的改变将导致构成薄膜的化合物种类的改变,Si含量的提高有阻碍Cr参与氧化的趋势,通氧量和热处理对薄膜的氧化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