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非饱和含湿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的渗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非饱和含湿多孔介质传热传质模型研究的发展。从多相渗流和扩散迁移机制出发建立以温度、压力和饱和度为基本变量的实用化三参数模型。该模型由一组描述水-汽质量守恒、空气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成。利用该模型对埋管的热过程、砂土物性测量、毛细滞后现象、回湿过程、突发高温作用下多孔介质内部的传热传质过程和冻融过程进行了研究。为了模型的进一步应用,仍需对束缚水饱和度以下毛细压力与饱和度的关系、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获取方法、非饱和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的边界效应和滞后效应的物理机理等方面深入研究。非饱和多孔介质中溶质的运移更是一个饶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3.
热管具有远高于大多数金属的导热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方面.由于电子元器件正朝着微型化、薄型化、片式化和高功率等趋势发展,因此散热元件必须同时具备轻薄和高导热系数的特点.本文介绍了一种由高分子材料制造的超薄热管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其厚度为0.30 mm,大小为2 cm×6 cm,输入功率为9.54 W时,有效传热系数为541 W/(m K).管壳材料为kapton薄膜,吸液芯和蒸汽腔均由光阻SU8组成,光阻SU8柱子的大小和柱子之间的间隔差异为吸液芯提供了毛细血力;另外,通过原子层积电镀,SU8光阻和kapton薄膜都覆盖上一层极薄的Ti O2膜,改善了表面和吸液芯的亲水性能,同时实现了密封.  相似文献   
4.
模型化方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型化方法是与实验和理论相区别的另一种重要方法。本文探讨了模型化方法产生的背景和内涵,指出模型化方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方法。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模型化方法的美好前景,但模型化方法本身具有一宣扬局限性,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突发高温作用下多孔介质中发生的动态行为进行了考察。在干燥区采用温度、蒸汽压力和空气压力,在含湿区采用温度、饱和度和空气压力为独立变量来描述多孔介质的热质迁移过程。在数值方法上解决了模型的参数结构和计算速度问题。利用锡的浇铸实验,对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本模型与实验结果较好地相符。利用该数值模型对1000℃下的开口二维干燥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突发高温作用下温度的变化速度最快,饱和度的变化最慢,温度、压力、饱和度三者相互关联,综合起来反映了突发高温下传热传质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