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4-二氢吡啶衍生物与CT 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1,4-二氢吡啶衍生物(1,4-DHP)与小牛胸腺DNA(CT DNA)作用前后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1,4-DHP在GC电极上的氧化峰峰电位(EPa)随着C-4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增强而升高,氧化反应越来越难进行.1,4-DHP与CT DNA结合后,氧化峰峰电流降低和峰电位正移程度随着C-4取代基的空间位阻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稀土微肥对农作物的增产作用十分明显 .活体研究表明 ,稀土微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增强植物细胞保护酶 ,如过氧化物酶 (POD)等的活性[1] ,但其化学机理尚不明白 ,这方面的研究至今基本仍为空白[2 ]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些酶具有高化学活性、结构复杂性、构象易变性等特点 ,因此进行这些酶与稀土离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比较困难 .本文选择与POD结构、性质、生物活性和功能相似的小分子酶 ,微过氧化酶 8(MP 8)为模型物 ,(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 ) ,用紫外可见 (UV Vis)吸收光谱的方法研究La3+与MP 8的相互作用 .MP 8为SIGMA公司产品 ,其余…  相似文献   
3.
Ti、Zr、Bi、Mn氧化物掺杂对PbCrO4可逆热色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以 Pb Cr O4 为基质材料,利用固相反应掺入 Ti、 Zr、 Bi、 Mn 的氧化物,通过热色性检测和可见反射光谱测定发现产物具有明显的可逆热色性、稳定的化学性质和较低的变色温度,并对热色性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用电化学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方法研究了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3,5(二甲酸二乙酯基)-1,4-二氢吡啶(NIT)的电化学反应机理.发现当电位正于1.0V时,NIT开始氧化,失去2个电子和2个质子,形成吡啶衍生物.当电位负于-0.25V时,该吡啶衍生物被还原.但硝基苯中的硝基并不发生电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Hg(OAc)2、Zn(OAc)22H2O与双硫腙在室温条件下的固相化学反应,通过固相反应一步合成了双硫腙的Hg(Ⅱ)、Zn(Ⅱ)配合物.经XRD、IR、UV的测定,并与标准图谱对照,确定了固相产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6.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苏丹Ⅱ与牛血红蛋白(BHb)在碳纳米管(CNTs)修饰玻碳(GC)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苏丹Ⅱ在CNTs修饰的GC(CNTs/GC)电极上能进行准可逆的电化学反应,式量电位E0′为55 mV.而在BHb/CNTs/GC电极上,苏丹Ⅱ电化学反应也是准可逆的,但E0′为70 mV,正移了15 mV,表明苏丹Ⅱ与BHb发生了相互作用.苏丹Ⅱ与BHb的相互作用还与溶液pH有关,在pH为4.5时,它们的相互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7.
以甲酚红和钙黄绿素为变色剂的有机可逆热色性材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合成了以甲酚红和钙黄绿素作为电子给予体 ,以 8 羟基喹啉作为电子接受体的有机可逆热色性材料 ,并对材料进行了DSC测定  相似文献   
8.
由化学系李国栋、彭盘英等研制的甲胺磷氨化工段废水处理于1993年4月27日通过了由化工部组织的专家鉴定。该项目是化工部1991年科技发展项目,研究目的是对氨化废水进行合理处理,基本解决废水直接排放产生的环境污染,使废水中的资源得到回收利用。经过两年努力,现已完成了合同书上规定的各项任务。若国内甲胺磷生产厂全部采用此技术,每年可减少总磷排放量1300吨,氨氮8000吨,基本上能消除氨化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明显的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Hg(OAc)2,Zn(OAc)2.2H2O与双硫腙在室温条件下的固相化学反应,通过固相反应一步合成了双硫腙的Hg(Ⅱ),Zn(Ⅱ)配合物,经XRD,IR,UV的测定,并与标准图谱对照,确定了固相产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10.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4个中氮茚萘醌化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作用前后在玻碳(GC)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中氮茚萘醌化合物在pH为7.2的PBS缓冲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中有两对氧化还原峰,该氧化还原反应主要由溶液中化合物的扩散过程控制;加入CT-DNA后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式电位明显正移,表明化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以嵌入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