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综合类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津如 《科学通报》1987,32(21):1634-1634
前已报道氯取代基对苯并咪唑碳菁染料增感效果的影响,本文用光电导方法进一步研究这些染料的光谱增感机理。 按照电子转移理论,光谱增感的过程,是染料受光激发后所产生的电子转移到AgX导带上然后被AgX中的电子陷阱捕获的过程。West等人的工作,证实了光电流和增感效果有密切关系。Gerisher,Honda等做了大量工作,研究染料在AgCl晶体上的光电流。我  相似文献   
2.
李津如 《科学通报》1993,38(4):326-326
长久以来人们企图使用人工合成视紫红质,例如11-顺视黄醛与视蛋白结合以形成视紫红质,但由于很难得到11-顺视黄醛,因而未能成功。Hubbard等报道,利用9-顺视黄醛与胺类可形成类似于视紫红质的异视紫红质。“isorhodopsin”虽然对其光色互变有报道,但这种仿生光敏染料的光电响应性质未见有报道。利用化学物质9-顺视黄醛(视紫红质中的发色功能物质)和成膜物质毛地黄皂苷结合形成具有光电响应的仿视觉功能LB薄膜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李津如 《科学通报》1995,40(6):516-516
自从Langmuir和Blodgett建立了LB技术及Kuhn等人开始利用这一技术进行功能分子的组装到现在,LB膜的成膜技术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众所周知,有2种方法沉积LB技术:即常规垂直法和Fukuda水平法,水平法只局限于制备X-型多层单分子膜.为了制备其它类型的多层膜及适应于某些特定的需要,近来1种新的Y-型水平法已有报道载片在接触单分子膜与提起时不需要档板包围,因此,每循环一次有二层单分子膜转移到载片上,视紫红质是人眼视杆细胞盘膜中具有功能的主要成分,因此长久以来人们企图使用人工合成视  相似文献   
4.
陈霄燕  李津如  江龙 《科学通报》2000,45(9):935-938
通过调节修饰分子的链长来实现纳米颗粒间距的可调节性是研究纳米颗粒二维有序聚集体的一个重要手段,这一手段赋予了纳米颗粒二维有序聚集体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而LB膜技术是获纳米颗粒二维有序聚集体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界(表)面膨胀流变特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界面膨胀弹性模量(ε)与膨胀黏度(ηd)在乳状液和泡沫的稳定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测量方法以及所依据的原理都很不一致, 因而文献上所发表的数据也不一致. 建立了一种基于表面压力松弛过程的方法, 可以测量各种溶解度的表面活性剂的(ε) 和(ηd) 以气泡的稳定性为例, 证实了这种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油/水界面层膨胀流变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种基于Langmuir膜天平原理的液/液界面膜压力测定装置测量了油/水界面层的膨胀流变特性。界面膨胀弹性流变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纯净的烷烃/水界面上,有可能形成一种由色散力相吸引起的对界面压敏感的界面缔合物。缔合物在界面压作用下,其稳定性随烷烃碳数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7.
纳米金颗粒对葡萄糖氧化酶活力增强效应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霄燕  李津如  李兴长  江龙 《科学通报》1998,43(23):2567-2568
纳米金颗粒对葡萄糖氧化酶(GOD)活力的增强作用已经从掺金GOD电极响应电流的变化中得到证实.当颗粒粒径从30nm减小到10nm时,这种增强效应发生了质的飞跃.对于这一现象的根源,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表面效应的作用,即颗粒粒径变小所带来的总比表面的增大,提供了越来越多的GOD吸附位点与作用位点,使总催化能力增强;另一种是量子尺寸效应,即当颗粒小到一定程度时,颗粒表面与GOD分子能够发生电子传递,进而影响GOD的催化能力.由于酶本身作用机制的复杂性,通常很难直接断定哪一种效应在起主要作用.最近,我们在研究金纳米颗粒与GOD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现了GOD的吸附量与催化能力的非对应关系,从而得到了量子尺寸效应在纳米颗粒增强GOD酶活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3种不同结构的糖分子(双十八烷基甘油基- β-葡萄糖苷(DGG)、1,2-O-双十八烷基-3-O-β-D-麦芽三糖基-甘油醇(DMTG)、3,6,9,12-四氧杂-10-胆甾基-2-乙酰胺-2-脱氧-β-D-吡喃葡萄苷(DL3))对大肠杆菌(E.coli)识别能力的影响.利用比色法测定囊泡对E.coli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检测E.coli 3种体系的灵敏度大小顺序为DL3/TCDA>DMTG/TCDA>DGG/TCDA;具有多糖结构和水溶性的-(CH2CH2O)3-结构的糖脂会有利于检测.红外光谱的研究证明了糖脂分子插入了聚联乙炔结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