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综合类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南彭公庙加里东期含白钨矿细晶岩脉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公庙花岗岩是南岭地区的一个大型岩基, 近年来在其周围陆续发现了多条白钨矿石英脉. 本文利用LA-ICP-MS 技术测定了彭公庙花岗岩体中的锆石U-Pb 年龄, 不仅证实该岩体的主体——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为加里东期花岗岩(约 435~436 Ma), 而且还发现其中的细晶岩脉亦属加里东期(426.5 Ma), 特别是基于岩相学研究在该岩脉中鉴定出岩浆成因的白钨矿, 说明南岭地区确实存在加里东期含钨花岗岩. 这项成果对于深入研究前燕山期花岗岩的成矿潜力以及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作用具有较重要的指示意义, 同时也显示加里东期花岗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尤其是细晶岩或细粒花岗岩是进一步寻找加里东期含钨花岗岩和钨成矿作用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2.
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花山-姑婆山侵入杂岩体中的主要岩体(牛庙、同安、花山、里松)和里松花岗岩中的暗色包体均形成于160~163 Ma. 花山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值为−2.8~−0.3, 里松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值为−2.3~−0.3, 而里松花岗岩中所包含的闪长质暗色包体中锆石的εHf(t)值为?2.6~?7.4, 明显不同于寄主花岗岩, 表明暗色包体和寄主花岗岩形成于不同来源的岩浆, 为岩浆混合作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暗色包体中锆石最高的εHf(t)值为?7.4, 显示该基性端元岩浆来自一个相对亏损的地幔源区. 结合对区域地质情况以及同时期基性岩和碱性岩的研究结果, 我们推测该岩浆端元并不是玄武质新生地壳的重熔, 而可能为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 但还有待确定到底是软流圈地幔还是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 花山花岗岩和里松花岗岩可能是该幔源岩浆端元与壳源岩浆端元的较完全混合形成, 暗色包体是这种岩浆混合过程中幔源岩浆的残余. 牛庙辉石闪长岩体中锆石的εHf(t)值为−1.1~−2.1, 同安石英二长岩体中锆石的εHf(t)值为−1.7~−1.7, 都明显低于里松花岗岩中的暗色包体, 说明它们并不与里松花岗岩中暗色包体所代表的熔浆具有同源性. 牛庙岩体和同安岩体中锆石的εHf(t)值只是略高于花山花岗岩和里松花岗岩, 并且在岩体中也可以见到大量的暗色包体, 因此它们可能是与花岗岩同源的壳-幔岩浆混合的岩浆经较少程度分离结晶作用和地壳混染作用形成. 在中晚侏罗世之交, 湘东南和桂东北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拉张减薄事件, 造成了强烈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并随着分离结晶作用, 形成了该区众多的闪长岩和花岗岩.  相似文献   
3.
江西永平混合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野外地质证据、构造分析以及与相邻地区混合岩的对比等方面,阐明江西永平地区混合岩形成的时代属中生代,以印支期的可能性最大。以混合岩化程度由弱到强、矿物组分、结构特征,初步将混合岩在空间上划分为三个相带。根据混合岩区域性的广泛分布,渐变过渡关系,混合岩化作用的不均匀性,显微交代结构的广泛发育,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区内未见有与混合岩直接关系的规模较大的侵入体等方面的事实为依据,认为永平地区的混合岩主要是由碱质和硅质的交代作用而形成的时代较新的区域性的混合岩。  相似文献   
4.
新疆阿尔泰库威和可可托海伟晶岩绿柱石中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新疆阿尔泰库威伟晶岩和可可托海3号脉伟晶岩中绿柱石所含的包裹体。两地绿柱石中包裹体类型有两类:含硅酸盐子晶流体包裹体和气液流体包裹体。对含硅酸盐子晶流体包裹体各相成分进行了拉曼探针测定研究,同时对各类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探讨了包裹体形成机制,两类包裹体代表残余伟晶岩岩浆演化的不同地球化学阶段捕获。含硅酸盐子晶流体包裹体捕获岩浆-热液过渡阶段时的一种超临界流体,捕获温度大于460~480℃;气液流体包裹体捕获热液阶段时的流体,捕获温度大于310~360℃(均无压力校正)。两类包裹体捕获压力范围为1.5~3.7kbar。  相似文献   
5.
水溪庙花岗伟晶岩脉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溪庙花岗伟晶岩脉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京汉庙花岗伟品岩脉是一典型的内部具有明显不对称带状结构分布特征、与花岗岩体呈过江关系的层状伟晶岩,也是在我国首次详细研究的层状花岗伟晶岩.温过研究,作者论证了水没庙花岗质社体结晶演化至岩浆一热液过渡阶段时熔体结晶的产物.脉体内部的不对林带状分布结构是岩浆结晶分异演化作用过程中,体系内挥发份由不饱和到过饱和的渐变过程中结晶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碱性长石结晶动力学的高温高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春  朱金初  饶冰  赖鸣远  金章东 《科学通报》2000,45(16):1767-1771
花岗岩-NaF-H2O体系中碱性长石结晶动力学的实验研究证明:在碱性长石结晶过程中存在成核延滞,在700℃时延滞时间约18h,650℃时约6h;碱性长石的成核速率和生长速率都随结晶时间而变化,即它们在整个结晶过程中并非常数。提出把成核延滞时间引入到成核速率和晶体生长速率计算公式中的新思路,并由此获得了较为可靠的成核速率和晶体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7.
黄玉云英岩成因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熊小林  朱金初  饶冰 《科学通报》1996,41(10):917-919
传统观念认为,黄玉是典型的气成热液矿物,黄玉云英岩则是典型的交代蚀变岩.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质地球化学依据表明,产于Ta,Nb矿化富F钠长花岗岩顶部的似层状黄玉云英岩具有岩浆成因特征.本文将通过100MPa,6%F含量条件下钠长花岗岩-H_2O-HF体系熔化结晶实验来论证黄玉云英岩岩浆成因的可能性.1 实验方法实验在RQV-快速淬火高温高压实验装置上完成,实验压力为100MPa,温度为840~500℃,温压的测量误差分别为±3℃和±3MPa.实验试样为湖南香花铺钠长花岗岩,化学组成见表1.根据黄玉云英岩含F4%~7%,选择体系F含量6%和固液比(即试样粉末:HF溶液)=4:1(重量比)进行实验,实验初始物按上述比例装入黄金管,焊前焊后,实验前后均通过称量法检查焊封质量.所有实验均在液相线之上840℃恒温24h,产生均一含F和H_2O的熔体,然后  相似文献   
8.
琼中海西期钾玄质侵入岩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最近, 在海南中部新发现了钾玄质侵入岩. 它们富钾(K2O =2.9%~5.1%; K2O/Na2O=0.95~2.12), 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 强烈亏损Nb和Ta, 适度亏损Sr和Ti, (87Sr/86Sr)i = 0.70859 ~ 0.71425而εNd(t)=-2.77~-7.49, 来源于EMⅡ型地幔源区, 其源区富集可能与石炭纪-早二叠世华南板块向印支-南海板块俯冲时, 洋壳及陆源沉积物在深部(榴辉岩相)产生的大量流体-熔体对亏损地幔的交代有关. 钾玄岩结晶年龄为(272±7) Ma(SHRIMP锆石U-Pb法), 与琼中强过铝花岗岩时代相近, 且都普遍具有同侵位韧性变形构造, 应形成于后碰撞阶段早期(同逆冲期). 钾玄质侵入岩的原始岩浆是由于俯冲板片断离、热软流圈上涌, 导致富集了的楔形岩石圈地幔—含金云母石榴石橄榄岩发生减压脱水熔融的产物, 熔融深度>80 km, 熔体上升过程中与不同的地壳物质发生了混染并伴随分离结晶作用(AFC). 结合其他资料, 提出华南板块向印支-南海板块的碰撞拼贴发生于约287~278 Ma, 是Pangea超级大陆聚合过程的一部分, 缝合带可能位于Song Ma-北部湾-云开大山北缘-武夷山一线.  相似文献   
9.
在湖南骑田岭花岗岩体东南部的淘锡窝钙碱性花岗岩中, 通过精细的矿物学研究, 发现了一类重要的含锡矿物——榍石, 它通常与黑云母共生, 自形, 具典型“信封状”外形, 并且内部环带构造发育, 其中的SnO2平均含量0.43 wt%, 最高可达1.12 wt%. 分析表明, 这类榍石为岩浆阶段结晶的产物, 伴随着花岗岩结晶作用, 从岩浆中分异出的流体会交代早期矿物, 从而原生含锡榍石可部分或全部发生热液蚀变, 但仍然保留榍石特有的“信封状”外形, 在大多数情况下, 蚀变产物中可包含微粒锡石, 此外还包括钛铁矿 + 含锡金红石 + 萤石 + 石英矿物组合系列. 因此, 作为钙碱性花岗岩中的常见副矿物, 榍石是含锡矿物中的重要聚锡矿物之一, 反映了花岗岩岩浆中的初始锡富集特征, 而榍石的热液分解作用则体现了后期锡元素的迁移和聚集过程. 由此可见, 湖南骑田岭花岗岩中的原生含锡榍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含锡矿物, 而且对找矿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某地所见之四种鈾云母类矿物——銅鈾云母、变銅鈾云母、銅鈾云母和混合鈾云母作了簡单的介紹。上述前两种矿物性质一般,但在紫外綫照射下发螢光;鋇鈾云母中含鈣,其物理性质介于純鈣鈾云母和純鋇鈾云母之間,但更接近于后者;混合鈾云母实质上是鋇鈾云母与变銅鈾云母紧密連生的产物,具有明显的交代构造。根据这几种矿物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可以认为,这里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置換作用:其一是同一矿物中不同离子之間的类质同象置換,用它可以解释本区含鈣銅鈾云母所具有的过渡性质,銅鈾云母和变銅鈾云母的发螢光和鋇鈾云母的色調常常变綠等等;另一是不同的鈾云母类矿物之間的相互交代,以混合鈾云母中銅鈾云母交代变銅鈾云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