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综合类   10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更好地了解PPARs对人体作用的细微差别 ,可能对找到治疗诸如肥胖症、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有效药物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减肥是至关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 2 0 0 0年美国用于肥胖治疗上的花费大于 1 1 70亿美元。因此 ,日趋增多的肥胖者决定了有关饮食与减肥方面的研究将是未来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浅论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并提出了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若干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 ,医生的诊断结果可能是毁灭性的 ,肿瘤仅仅是这一过程的开始 ,更危险的是癌细胞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当你品尝假日宴会上的各种美味佳肴时,你可能不得不感谢三磷酸腺苷(ATP)这种化学物质。新的研究显示,ATP这种传统上与细胞能量处理相关的物质在把食物的味道传递给大脑的信息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当食物与舌头上的味蕾接触时,味蕾上的细胞能释放化学信使物质来刺激邻近的神经纤维,随后,这些神经纤维再将信息传入大脑,从而使大脑能区分食物到底是酸、甜、苦,还是咸。味觉研究者曾致力于鉴定味觉的神经递质(将信息从味蕾传递给神经纤维的信使物质),并提出了多种候选物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血清素)等,但这些候选者大都已经被…  相似文献   
6.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6属于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超基因家族,在骨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受雌激素选择性上调.本研究利用RT—PCR从人胎盘组织中扩增BMP—6成熟肽的DNA片段,克隆到pGEx—5x—1中,构建GST—BMP6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Ex—BMP—6,转化E.coli DH5a.克隆质粒转化的工程菌,经IPTG诱导4h后,高效表达GST—BMP6融合蛋白,在SDS—PAGE上出现一新蛋白带,分子量约为42kD,约占总蛋白的25%,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菌体超声破碎,经0.3%N—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KL)溶解包涵体,离心后的上清液加入0.6% Triton x—100整合SKL,然后利用谷胱甘肽Sepharose—4B亲和层析纯化.结合GST—BMP6的介质经洗涤、xa因子酶切得到纯度达95%的rhBMP—6蛋白。  相似文献   
7.
以重组质粒pcDNA6A-BMP6为模板PCR扩增hBMP6成熟肽cDNA编码序列,将该序列克隆到酵母分泌表达表达载体pPIC9K中.重组质粒pPIC9K-hBMP6经SacI酶切线性化,电击转化毕赤酵母GS115,PCR法筛选阳性转化子,利用梯度浓度G418筛选到七株高拷贝整合的阳性转化子。用甲醇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hBMP6成熟肽以分子量约为34和18 kD两种不同糖基化修饰的单体形式存在,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8.
Ⅱ型糖尿病患者多为肥胖病患者 ,表明两种病症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科学家通过研究胰岛素阻滞物(insulinresistance,Ⅱ型或成人发作型糖尿病的明显特征 ) ,已经找到了二者之间的一个连环。但是他们仍不知道具备胰岛素阻滞物的人的细胞在处理供肌肉和其他组织使用的血糖时 ,为什么会忽视胰岛素的信号。研究人员通过用老鼠做的实验 ,现已识别出一种叫作resistin的激素 ,它由脂肪细胞分泌 ,在Ⅱ型糖尿病中看来起着直接的作用。 2 0 0 1年 1月 1 8日的《自然》杂志报道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健康的小鼠体…  相似文献   
9.
应用电穿孔技术转染pEGFP于哺乳动物细胞,讨论了电穿孔技术的应用条件,影响因素,初步确定了COS7、Hela、HepG2、K562、Jurkat等细胞系的转染条件,为今后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细胞     
通过含有特殊程序的细胞在人的血管中监测血糖浓度、关注胆固醇的积累等,这些设想虽还处于科幻阶段,但将计算机程序移植入生物体内的日子或许并不会太遥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