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针对压裂、酸化工艺具有复杂性、规模宏大、高成本、高危险性的问题,研制了压裂、酸化实验教学实训平台.该平台主要由压裂车组和地面设备两大部分组成,可进行压裂、酸化现场施工工艺、酸化压裂车、混砂车、压裂故障的演示和实训操作等.利用该实验教学平台,使现场实习室内化,使学生亲身体会压裂、酸化的施工现场,又可以动手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同时免除现场参观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页岩储层SRV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计算页岩储层压裂改造体积,建立了与施工参数相关联的储层改造体积SRV(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研究了弹性模量、泊松比、地应力差、储层厚度等因素对储层改造体积的影响,分析得知泊松比和水平主应力差存在临界值,分别为0.36 MPa和6 MPa,超过临界值后难于形成缝网。通过页岩储层实例分析得出储层改造体积随着压裂排量的增加而增大,施工排量存在一个最佳值10 m3/min;储层改造体积随着液量的增加而增大,增幅先增后减;增大施工压力可增大储层改造体积,但增幅不明显。该模型为页岩储层体积压裂施工参数优选和改造体积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建设"国家级石油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契机,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为目标,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构建了信息化实验教学平台。信息化实验教学平台在抽油泵泵效实验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实验兴趣与创新能力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针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将室内实验与矿场实践相结合,提升实验教学理念;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依托,引入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全体学生为目标,分层次改革实验项目;采用诱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激发了大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为主要材料合成了可用于油藏深部调驱的新型胶态分散体系(HACDS),利用自吸吸入法研究了HACDS注入量、岩石渗透率等因素对岩石润湿性的影响。研究表明:HACDS的注入能使岩石的润湿性向亲水方向转化;HACDS的注入量对相对润湿指数有一定的影响;在实验测定范围内,HACDS对渗透率大的岩心润湿性的影响不如渗透率小的岩心显著。分析认为:HACDS在岩心中形成吸附膜是导致岩心润湿性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前,由于石油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不理想,因而石油类专业的大学生缺乏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力不足。中国石油大学压裂、酸化实验室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了教与学双方的沟通,激发了老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不仅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力。  相似文献   
7.
煤岩裂缝的渗流能力是影响煤层气产能的重要因素.采用API导流仪及岩心驱替装置,模拟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煤层有效应力的连续变化,评价裂缝闭合压力逐渐升高、地层压力连续下降以及频繁开关井(间歇性排采)等工况条件下煤岩压裂裂缝的动态导流能力和含天然裂缝煤心的渗透率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提高裂缝闭合压力、降低孔隙流体压力以及频繁开关井等都会降低煤岩裂缝的渗流能力,尤其对压裂裂缝的导流能力影响更为显著.基于此,利用实验数据分别回归了煤岩压裂裂缝导流能力和含天然裂缝煤岩渗透率与有效应力的经验关系式,建立近井煤层等效渗透率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根据现场测算的等效渗透率,初步判断煤层压裂裂缝的有效导流能力或缝长,可以为煤层气压裂效果评价、分析排采过程中煤岩裂缝参数的动态变化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该文针对传统压裂工具模型教具学习不灵活、动态演示功能不强的问题,运用Flash技术开发K341封隔器、喷砂器等压裂井下工具的现代教具,其形象、逼真、生动、学习方便的特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常用压裂工具内部结构和工作过程、压裂施工管柱的组配方式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获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