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传统数控机床可靠性建模时只考虑故障间隔时间而忽略故障性质的现象,提出兼顾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的混合威布尔分布模型,进而提高模型准确度.利用最大似然法来确定混合威布尔分布模型参数,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来确定数控机床各故障时间之间的关系.并通过K-S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 最后确定其符合混合威布尔分布,并运用可靠性评定方法得出数控机床的平均无故障时间.  相似文献   
2.
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下,对化药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借助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探讨化药类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中注重与企业的联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以培养合格的化药类人才为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CDIO工程能力。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微磨削过程中单颗磨粒的磨损数学模型,通过观测微磨具磨削前后直径变化、表面形貌变化及加工前后试件的表面质量,分析了微磨削过程中不同阶段磨粒的磨损情况.利用粒度500~#微磨具对钠钙玻璃进行单因素磨损实验,研究不同的磨削影响因素对微磨具磨损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磨削速度和进给速度增大,磨粒的磨损和破碎现象加剧;随着去除材料体积的增加,微磨具直径先是急剧减小,而后呈线性减小趋势;加工表面的粗糙度随着去除工件体积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为提高微磨具的使用寿命和加工性能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崔雅博  詹小娟 《科技信息》2010,(26):I0221-I0221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许多初学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下对其学习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本文总结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新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为C语言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标方法中钛及钛合金中铁量的检测方法有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其中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企业配置成本太高,且这两法不能作为仲裁分析方法,而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可作为化学比对、仲裁分析方法,本文通过控制试剂浓度,在标准系列中加入试剂白等做法,可使溶样过程缩短,提高检测效率,同时测定结果准确度和精确度也更高。  相似文献   
6.
巩春和 《甘肃科技》2014,30(20):23-26
数字高程模型(DEM)在很多地形应用,如三维地形图绘制、区域建设、环境保护和灾害预防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DEM的获取依赖于人工或光学方法进行测量,但这受到测绘区域、测绘时间和天气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出现极大地帮助解决了上述的制约问题。通过合成孔径雷达会获取SAR图像进行干涉测量可以较为方便地得到待测场景的高程信息,特别是聚束SAR模式(spotlight SAR mode)解决了传统条带模式下低分辨率的问题。然而,通过传统的干涉处理方法处理聚束SAR会带来方位向残余条纹和大量的相位无解区域影响DEM生成。针对传统的SAR干涉处理方法无法解决高分辨聚束模式下的DEM反演问题,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普勒中心频率估计进行配准和联合相位解缠的星载高分辨聚束模式SAR数据干涉处理方法,通过新的处理方法对TerraSAR-X高分辨聚束模式的数据进行处理,详细阐述了从数据配准到地理编码的各个处理环节,并将处理结果与传统处理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显示出了较好的DEM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碳纤维表面进行修饰,利用低温液相沉淀法制备了碳纤维/ZnO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峰约为376nm,相应的带隙宽度约为3.30eV.由样品的荧光光谱得出,样品除了具有位于384nm的微弱的近带边紫外发光峰之外,还有位于597nm的强的绿光发光带.样品经过退火之后,绿光峰降低.这可能归于ZnO中氧空位的减少.通过对原始样品和经过退火处理样品的荧光光谱的研究得出,样品的绿光发射归于氧空位.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的微摩擦磨损检测系统中采用双平行簧片结构作为微力弹性元件检测摩擦力,而其自身存在的扭转现象将会影系统响检测精度的现象,本文通过建立双平行簧片结构扭转力学模型性并结合有限元数值仿真软件,验证了扭转力学模型的可行性,研究双平行簧片的各结构参数对于其扭转现象的影响效果,并提出提高双平行簧片抗扭特性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将迭代有限元法引入微小薄壁铣削中,建立了变形量的预测模型,预测了不同径向切削深度、不同薄壁厚度时的铣削变形量大小,通过试验加工和Deform-3D仿真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迭代有限元变形预测值与试验加工变形量较为接近;加工后的薄壁残余厚度大于理想状况下的加工厚度;最大变形量随壁厚的增大先保持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至0;薄壁厚度应当与切削参数相协调,调整工件刚度与切削力大小相适应,否则会导致变形量过大.  相似文献   
10.
块体金属玻璃微磨削加工的温度场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单颗磨粒微磨削的正交切削模型和玻璃金属的本构关系方程,采用有限元工艺仿真系统对块体金属玻璃进行微磨削加工的温度场仿真,从而得到块体金属玻璃在微磨削过程中的温度以及温度变化趋势,进而观察其磨削温度是否达到块体金属玻璃的玻璃转变温度.因此,对玻璃金属磨削加工过程的温度仿真可以有效预测非晶表面是否有晶化现象的发生.改变微磨削加工参数,对块体金属玻璃的各个磨削区的温度变化趋势进行观察.通过仿真实验发现,块体金属玻璃的最高磨削温度发生在磨粒前刀面与磨屑接触的区域,即第二变形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