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 ,布依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质量相对较差 ,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比较多 ,但是 ,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为此 ,立足于布依族地区的教学实际 ,开展以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为指导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实验个案研究 ,以探索提高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借助现代分形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原理,提出了测量裂隙数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所选矿区测量结果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建立了煤体单轴抗压强度与裂隙条数之间的指数衰减关系式。实现了分形理论与统计理论相结合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为工程实践中评价煤层强度与裂隙发育状况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可操作性途径,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解题策略 ,从跨文化角度 ,对布、汉地区初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 ( 1)汉族地区初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布依族地区的学生 ;( 2 )布、汉文化背景差异影响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 ,其中学校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是影响布、汉地区初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贵州民族地区乡镇中学数学校本教研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民族地区乡镇中学校本教研的现实需要,提出以区域内的校际合作为形式的校本教研,即在专家的指导下,以区域内的校际合作为基础,以课题的合作研究为平台,以课例为研究对象,以校际间的课例展示和“骨干教师”的资源共享为手段,进行数学校本教研。实践表明,这种校本教研形式对乡镇中学数学校本教研的持续和有效的开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校本教研与农村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教师专业化和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开展校本教研已成为农村地区的学校、教师发展的一种现实选择。农村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策略与途径有:(1) 以课堂为阵地,以课例为研究对象;(2) 专业引领———为农村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观念引导和"技术"支持;(3) 开展科研合作,建立农村地区校本教研的活动平台;(4) 建立农村地区校本教研的校际合作机制,促进农村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水平集算法主要是从界面传播等研究领域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类算法,是处理封闭运动界面随时间演化过程中几何拓扑变化的有效计算工具.论文基于界面演化过程中的复杂拓扑变化,提出一种界面演化的局部水平集算法,解决了不具全局速度的特殊问题的求解问题,也提高了在处理复杂界面的能力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7.
依据大量的实际观测数据和实践结论,对影响急斜煤层顶煤可放性的地质因素进行了分类,采用样本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应用Matlab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出了急斜煤层顶煤可放性的评判函数.最后,按照第一主成分,给出了顶煤可放性分类指标,为此类煤层的开采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图1,表4,参6.  相似文献   
8.
略论教师的教学自主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自主权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享受的利益和自主行使的权力.传统教育下教师教学自主权走向两个“极端”: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几乎完全丧失;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滥用“权力”的现象又十分普遍.赋予教师充分的教学自主权,这既是我国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提出问题”的数学教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变学生普遍缺乏提出数学问题的学习经验和问题意识较为低下的现状,本研究开展了对"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数学"的数学教学模式(以下称SPBI模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SPBI模式对学生的数学兴趣、提出问题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情境—问题”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数学问题提出”是主体形成问题意识、生成数学问题和表达数学问题的过程;作为数学问题解决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数学问题提出存在于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始终;在教学中,数学情境的创设有 3个“注意”、2个“防止”,即应注意所选取的素材是否为学生所熟知、情境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蕴藏于其中的数学信息能否触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此同时,防止情境创设过程中的“泛生活化”和“泛现实化”的倾向。在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应在“问题提出”、“问题解决”与教学目标之间把握好“尺度”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