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聪  吴财芳  姜玮 《科技信息》2010,(17):I0413-I0413,I0419
以化乐勘探区煤矿为例,对化乐勘探区煤矿的水文地质特征、含隔水层特征、地下水动态及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等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化乐勘探区煤矿的充水因素。  相似文献   
2.
陈召英  吴财芳 《科技信息》2010,(17):I0024-I0024,I0062
本文阐述了云南老厂矿区煤层气资源概况及其分布,对该区煤层气储存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和总结,利用体积法求出了煤层气的资源量,结合煤层气开发的主要评价参数,对勘查区做了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老厂煤层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3.
基于神经网络的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预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分析了影响冲击地压危险性的主要因素,首次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模拟各个因素之间的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消除了传统预测方法中的人为确定冲击危险指标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可靠,预测精度高。为冲击地压与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进一步结合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拓宽了神经网络技术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研究煤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还原聚煤环境以及探究元素对生态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织金县以那矿区龙潭组多煤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灰成分分析法和富集系数法研究了不同层段煤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各煤层总体为中灰分、特低挥发分、中高~高硫煤;各煤层硫以黄铁矿硫为主,黄铁矿硫与全硫显著正相关,黄铁矿呈聚集团块状和分散颗粒状分布,表明煤层中硫的富集可能受泥炭堆积时期海水的影响;大部分煤层灰成分指数大于0.22,27号煤层小于0.22,说明该矿区大多数煤层形成于海相环境,仅个别煤层为陆相沼泽成因;可采煤层中As的富集系数达6.02,属高砷煤,6、7、10号煤层F含量明显高于中国煤和世界煤中均值,属高氟煤,建议在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重视As、F等有害元素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姜玮  吴财芳  王聪 《科技信息》2010,(17):I0410-I0410
三坝勘探区位于凹褶断束的东翼,在北西-南东向主压应力的作用下,形成一系列轴向大致平行的、呈北东方向展布的背斜与向斜。区内构造中等,局部地段构造较复杂,断层和次一级褶皱均较发育,对今后煤炭开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煤级煤储层弹性自调节作用及其成藏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煤储层是一种具有相当弹性的地质体,其对应力的响应比常规储层更为敏感.煤层气成藏的诸多外部地质动力学因素作用于煤储层本身,体现为煤储层允许煤层气扩散渗流或导流的能力.因此,煤储层中天然裂隙的发育特征就成为决定煤层气能否成藏的一个关键要素.基于这一关系,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综合物理模拟方法,从固流耦合的角度对不同煤级煤基块的弹性力学性质开展研究,建立起煤储层在有效应力——吸附-解吸条件下产生弹性体积变形(弹性自调节效应)的模式,获得了对其弹性变形特征规律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煤级煤层气成藏“弹性自封闭效应”的新观点,为进一步探讨其动力学因素、可能机理、在煤层气能量平衡系统中的作用等提供了切入点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煤储层具有独特的特征,总体上煤层渗透率低、储层压力低、含气饱和度低,在煤层气选区评价中应综合考虑地质、储层和开采条件。通过本次对铁法盆地的研究得出结论,获得煤层气高产的地区,储层必须具备较高的能量,这种能量是地质演化和生烃历史演化的综合结果,它与地下水运动密切相关,属于煤层气成藏动力学范畴。成藏模式的关键点在于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具有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8.
筛选出了影响瓦斯含量的主要地质指标,利用自适应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瓦斯含量的预测模型,在实验室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检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行,模型可靠,计算精度高,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扩大了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探索出了建立瓦斯含量预测模型的有效途径,充实了瓦斯含量预测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9.
应对低碳经济化石能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严飞  吴财芳  姜玮 《科技信息》2010,(17):I0162-I0162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它以全新的理念变革着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为应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化石能源。本文对当前化石能源现状、利用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绿色化石能源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姜伟  吴财芳  杜严飞 《科技信息》2010,(19):409-409,413
分析了大河矿区内主要断层及其对煤矿床充水对影响,为采掘过程中对水害防治提供了依据,并对以后进一步勘探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