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材使用、人才评价4个维度对苏南、苏中、苏北4所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架构基本体现了当今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行业为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证融通"已成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两大主要特色,但教师和学生对此存在显著差异;教材能够较好地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未来的职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CET4和两个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评价两个主要指标,科学的评价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房屋价值空间化研究是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中暴露性评估重要组成部分,但基于行政单元的房屋统计数据无法与致灾因子的影响范围在空间上精确匹配.为弥补现有统计数据的上述缺陷,本文以北京市为例,提出一种便捷、可靠的房屋价值空间化模拟方法.首先,以GIS平台为支撑,以人类居住层数据(GHS-BUILD)为房屋的空间分布范围;然后用2010年LandScan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表征房屋建筑面积的空间差异性;最后将2015年北京市各区县房屋建筑面积统计数据展布至38m分辨率的空间栅格单元上,利用2km×2km的样区调查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人口集中的城镇区模拟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乡村地区模拟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3%,较均匀分布法有所改进.根据重置成本计算各功能区房屋价值,与地震危险性分布图的叠加分析表明,本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地震灾害暴露性分析中统计数据空间不匹配的问题,对于提高灾害风险评估精度及灾后快速损失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国其他城市也具备本方法所需所有数据,可以应用此方法进行自然灾害房屋价值暴露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陇南地区行政中心重建的自然灾害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陇南地区属于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区划中的极重度灾害区.通过对陇南地区成县和武都区自然灾害的对比分析发现,武都区地震、地质和洪水灾害的严重程度远远大于成县,特殊地理条件下的地震,地质和洪水灾害的叠加性,以及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武都区未来的灾害隐患程度较高.因此,从城市选址的自然灾害背景来看,陇南地区的行政中心从自然灾害非常严重的武都区迁往自然灾害程度相对较低的成县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5.
新一轮外语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提高整体素质,以考试为中心的外语教与学双方都比较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接受。外语活动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其价值表明外语活动教学是推进外语教学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外语教师须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富有创造性地"活化"教材,让学生主动构建语言知识,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洪涝灾害间接经济损失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8年洪涝灾害给湖南省农业部门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例,应用投入产出法定量分析了洪涝灾害对部门经济冲击下的产业关联损失.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对灾害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进行评估,并构建供给需求影响矩阵,完善了产业关联损失仅考虑需求单方面的不足.通过计算得到湖南省农业因洪涝灾害的总损失达到503.15亿元,超过同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3倍.农业部门的供给端和需求端的间接损失分别超过直接经济损失的34.5%和47.3%.随着社会经济的融合度增加,灾害导致的产业关联的经济损失逐步增大,研究灾害对经济系统结构的破坏将对行业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灾害经济影响机制及中国“举国体制”在加速2008年汶川地震灾区经 济 恢 复 作 用 的 基 础 上,将“举国 体制”的加速重建以加速生产能力项引入到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中,模拟并对比有、无举国体制情景下 的 灾 区 经 济 恢 复 进 程,评估举国体制在减轻灾害间接经济损失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举国体制中的举国救灾、对口支援等措施加速了灾后经 济恢复进程,2008—2012年间,至少使灾害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减少5552亿元,同时因灾获益4588亿元;同时,本研究也 为评估灾害风险管理策略的效益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大气氧含量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工作认为,近地表空气中氧气相对含量在不同海拔上无明显变化.然而,对采集自青藏高原的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发现, 500 hPa的大气温度(500 hPa-T)、地表植被盖度及海拔对氧气相对和绝对含量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就氧气相对含量而言,植被盖度的方差解释率为33.1%, 500 hPa-T和海拔的方差解释率分别为28.5%和3.9%,总方差解释率为65.5%;通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得到氧气绝对含量,发现海拔对其方差解释率为45.9%,植被盖度和500h Pa-T分别为18.5%和14.5%,总方差解释率为78.9%.认识高海拔地区氧气相对和绝对含量与其对应的植被及气象要素间的关系,不仅对改善居住及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人类和家畜的健康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对加深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高海拔地区的环境风险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我国救灾保险的供给情况和灾害损失的市场补偿情况,对比了国际灾害保险典型模式.在此基础上,从灾害风险科学的视角,就我国灾害保险制度的建设进行探讨.主要内容有:1)目前,我国保险机构将地震包括在企财险的附加险等少数产品中,将台风、洪水等主要自然灾害包括在大多数财产险、人身险中,但是专门的救灾保险还没有开展,且在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中,保险赔偿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通过对国际自然灾害保险典型模式的对比研究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灾害风险科学视角提出4点建议:遵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设计专门的灾害保险产品;依据灾害等级划分标准,研究有效的损失分担机制;关注多灾种灾害链特征,规定明确的灾害保险责任;使用概率风险评估方法,厘定科学的灾害保险费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