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1月14~28日南京发生了入冬以来最为严重的持续性霾污染事件。利用地面气象资料、后向轨迹分析和污染物浓度数据,结合加强观测实验所获得的3 h高频次PM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数据,分析了此次霾过程的成因和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高压系统和静稳的均压场是观测期间霾过程形成的天气背景。后向轨迹和气态前体物的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次霾过程的形成受到山西河北境内高污染气团区域传输的影响。第二次霾过程是一次短时局地污染事件,主要是由于低风速和极低的边界层高度等不利的扩散条件导致污染物在近地层的堆积。OC/EC计算结果(7.66)结合卫星火点资料和轨迹分析进一步说明第三次霾过程受到南方生物质燃烧的影响。高相对湿度有利于二次污染物的生成,因而加剧了第四次霾过程的污染程度。CO、SO_2、NO_2与颗粒物浓度显著相关,OC/EC比值范围2.54~11.61,表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以及汽车尾气排放是此次观测期间霾形成的主要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2014年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观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了研究杭州市城区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特征,本文选取了2014年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并结合地面气象要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杭州市城区大气中的PM2.5污染状况最严重,日平均浓度的超标率达30.7%;各污染物全年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O3浓度呈现与该季节气温和太阳辐射强度在全年中的排列相一致的夏、秋、春和冬季依次递减的分布,NO2则呈现冬高夏低,春秋介于两者之间的分布,SO2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CO、PM2.5和PM10浓度都呈现出冬高夏季、春秋季变化平缓的季节变化特征;各污染物浓度日变化呈现不同变化规律:O3和Ox浓度四季的日变化都呈单峰型分布,浓度峰值都出现在13:00~15:00,SO2也呈现单峰型分布,在09:00~10:00左右达到峰值,于次日04:00左右达到谷值,NO2、CO、PM2.5和PM10浓度的日变化特征类似,呈现双峰型变化,且峰值都与早晚高峰时间基本重合,冬季相对于其他季节首峰值时间推迟一小时左右;利用成对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O2浓度在17:00~次日09:00工作日均明显高于周末,而在09:00~14:00工作日略低于周末,14:00~17:00浓度基本相等,O3浓度则在工作日的各时刻均高于周末;气象要素是大气污染物分布的重要影响因子,O3与气温和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NO2与之相反,SO2、CO、PM2.5和PM10与风速呈现一致的显著负相关关系外,与其他气象要素在不同季节差异性较大,SO2和PM10与相对湿度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CO和PM2.5与气温和湿度的相关性在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夏季太湖表面辐射和能量通量特征观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太湖表面2012年6~8月的辐射和湍流通量观测资料,分析了太湖夏季晴天辐射平衡和能量平衡各组分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2年夏季晴天太湖表面向下、向上短波辐射和向下、向上长波辐射日平均值分别为282.6、19.5、425.8、478.6 W/m2,反照率日平均值为0.05;2夏季晴天净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热储项日平均值分别为210.3、3.8、121.8、5.7 W/m2;3夏季晴天感热通量白天为负最小值为-13.4 W/m2,夜间为正最大值为17.3 W/m2。潜热通量晴天白天最大值达到216.6 W/m2,是能量平衡分配的主导;与陆地下垫面不同的是,夜间潜热通量仍保持正值。热储项白天为正,夜间为负,约60%的能量以潜热的形式消耗。天气过程出现时,湖体稳定的正温层被打破,累积热储项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已经成为一大挑战。该文以耶鲁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为例,介绍国际合作平台的实际运作模式和具体工作流程,探讨如何充分借助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应用气象学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试验技能和学术交流能力,从而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应用气象学专业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5.
基于Sunset碳分析仪对上海城区冬季重污染期PM_(2. 5)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浓度展开为期一个月(2014年12月1日~31日)的小时分辨率在线连续监测,并采用优化的最小R2算法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C)含量进行了估算。观测期间的PM_(2. 5)、OC和EC的平均浓度(mean±1σ)分别为(67. 5±40. 5)μg·m~(-3),(9. 9±4. 8)μg·m~(-3),(3. 1±1. 7)μg·m~(-3),其中总碳TC占PM_(2. 5)质量浓度比重为32. 2%。OC/EC的平均值为3. 5,SOC的浓度(2. 4±2. 3)μg·m~(-3),占OC比重为24. 5%。EC浓度的日变化与车流量一致,呈现出显著的早晚高值,表明机动车是上海EC的主要污染源。SOC浓度在午后达到极大值,说明光化学反应是SOC形成的重要过程。对采样期间的一次典型污染事件(15日20:00~16日5:00)进行来源分析发现,来自于生物质燃烧输送和机动车一次排放的贡献较少;而SOC占OC的比重明显高于非污染期间,表明二次成核是雾霾期有机气溶胶污染的关键过程。  相似文献   
6.
农业活动是一个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随着我国工业污染物减排措施的不断加强以及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业活动的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将日益突出。文章综述了农业活动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基本形式和影响大气复合污染的主要机理,分析了农业活动的污染物排放及其大气环境效应模拟研究现状,并提出了面临的主要问题:(1)农业排放源估算和排放源清单制定的不确定性;(2)PM2.5与农业排放各前体物之间呈高度非线性关系;和(3)现有空气质量模式对PM2.5浓度及其化学组分预报准确性不够。  相似文献   
7.
选取漳州地区2014年龙眼树林下种植的铁皮石斛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利用其生长发育状况的试验观测资料及其同期平行观测的龙眼树林下的气象数据资料(主要为气温、光合有效辐射、相对湿度),分析龙眼树林下铁皮石斛的生长情况,研究气象条件对树林下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象条件与铁皮石斛的茎生长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气温(包括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最高气温、日平均最低气温)对树林下铁皮石斛的茎生长影响最大。在日平均气温27~30℃、日最高气温约32℃和日最低气温约25℃的条件下,铁皮石斛的茎生长较快。通过回归分析建立铁皮石斛茎增长量与气象条件间的数学模拟模型,借以了解漳州地区树林下铁皮石斛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太湖湖风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太湖周边19个气象站及太湖中尺度通量观测网4个涡动通量观测站逐时风向、风速及温度的数据,以及苏州市6 min一次的风廓线雷达观测数据,对太湖2012年6月7日湖风的风、温及边界层高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北岸及东岸存在苏州、无锡等城市,城市热岛环流与湖风环流相耦合,北岸和东岸湖风产生时间早于西岸和南岸。在湖风旺盛发展时刻,北岸及东岸的风向偏转速度大于南岸及西岸。湖风环流的垂直高度变化显著,在湖风发展最旺盛的14:00,湖风边界层高度可达550 m。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层状云内空气垂直运动特征,深入了解层状云微物理性质,通过雷达功率谱估算层状云内空气垂直运动速度反演得到了层状云的微物理参数值。利用雷达实测反射率分布与反演的反射率谱分布的对比分析,验证了反 演结果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对受湍流影响较小的层状云,利用毫米波雷达的功率谱数据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演空气的垂直运动及层状云的微物理参数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测量精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不足,对LI-840A CO2/H2O气体分析仪进行了恒温控制改进;并在效果检验和仪器性能测试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进观测方法的建议。结果表明:(1)自制恒温箱的温度控制范围为1~45℃,控温精度可达到±0.1℃。(2)恒温控制改进后,LI-840A与Picarro G1101-I气体分析仪的CO2浓度观测结果均十分接近且变化趋势一致。结合每天一次的校准频率,可以保证LI-840A的CO2浓度观测偏差控制在2μmol·mol-1以内,并在实际观测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