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北特鲁瓦油田是近年来在滨里海盆地东缘发现的大型油气田,石炭系碳酸盐岩是最重要的含油层系。通过岩心、测录井资料分析,以及大量薄片及扫描电镜微观观察,认为北特鲁瓦油田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地层属于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可进一步分为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3个亚相;以及膏岩坪、白云坪、潟湖等7个微相,各沉积微相的特征显著。剖面及平面上沉积演化分析表明,上石炭统沉积时期处于一个海平面逐渐下降的过程,在Б2时期,研究区全部为开阔台地亚相;到A2时期,研究区大部分为蒸发台地、局限台地亚相。通过总结平面上各微相分布规律,建立了适宜北特鲁瓦油田的碳酸盐岩沉积模式。通过微观孔隙类型及特征分析,结合沉积微相研究,发现局限台地内的白云坪微相及开阔台地内的台地滩微相储集物性最好,其内发育的粉晶生屑云岩、晶粒云岩及亮晶颗粒灰岩、生物格架灰岩是油田最有利的储集层。上述研究成果将为油田后续的评价开发提供新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锂渣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与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锂渣是新疆特有的工业废渣,为了寻求其利用,采用锂渣来配制高性能混凝土。从力学、抗裂、收缩性能与微观结构等方面探究其增强、抗裂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锂渣的最大掺量不宜超过45%;随着掺量的增加,收缩率增加不明显,但都较空白组要小;当掺量在20%~30%时,其力学、抗裂性能较好;锂渣掺入混凝土后,细化了混凝土的凝胶孔,提高其密实度;且在混凝土中形成了一定量的AFt,改善了其抗裂、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三湖地区七个泉组具有国内最大的生物气地质储量,但其沉积相一直存在争议,影响了对有利岩性圈闭的认识。从沉积相分析的角度入手,利用"相控岩性圈闭"的普遍规律,来预测有利岩性圈闭的发育区域。根据大量露头及岩芯观察,联合测井及地震数据,发现七个泉组内共有6大类沉积相,并非前人认为的那么简单,可细分为17个亚相和37个微相,其中,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相是首次识别,且非常关键;七个泉组时期,三湖地区总体呈现出"南陡、北缓"的地质格局。研究区南部发育多种沉积相,且相变快,而北部的沉积相发育很单一,范围也很局限。辫状河三角洲,尤其是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其内砂体厚度大、平面分布连续、物性好,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平面上主要位于全吉、埃南及中灶火地区;3大滑塌成因的砂体,其周围被暗色深湖泥包裹,是天然的岩性圈闭发育地带,可形成良好的岩性油气藏,主要位于那北1井北部、台南5井南部及甜参1井周围,面积大,厚度大,应是研究区未来开展生物气精细评价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拟南芥SnRK2.2和SnRK2.3基因对Cd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 以野生型(WT)、双突变体SnRK2.2/2.3、过表达SnRK2.2和过表达SnRK2.3的转基因植物为材料,研究SnRK2.2和SnRK2.3基因与Cd胁迫响应的关系.发现过表达两个基因可以提高拟南芥对Cd的耐受性,表现为可以减少Cd、丙二醛(MDA)及活性氧(ROS)的累积量,增加抗氧化酶CAT、POD和SOD的活性. qRT PCR结果显示在Cd胁迫下,两种过表达植株中铁转运蛋白IRT1和转录因子FIT、bHLH038和bHLH039表达水平受到明显抑制,ABA合成相关基因AAO3和NCED3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在Cd胁迫下,两种过表达植株中ABA含量显著高于WT和双突变体. 以上结果表明:拟南芥遭受Cd胁迫时,SnRK2.2和SnRK2.3基因通过下调IRT1基因表达从而减少植物对Cd的吸收,同时通过增加内源ABA含量来缓解Cd对植物的毒害.  相似文献   
5.
锂渣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能与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锂渣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是利用锂渣的关键。为此设计了3个常用水胶比、4个掺量共12组,成型混凝土抗压和氯离子渗透试件。探讨大掺量锂渣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并评价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锂渣掺量在20%以内时,混凝土早期强度虽较空白混凝土要低,但龄期超过28 d时,抗压强度比空白混凝土高,氯离子渗透系数较空白混凝土要低。掺量大于20%时,高水胶比混凝土力学性能降低幅度较显著,氯离子渗透系数也向不利的方向发展,但都在10-12m2/s数量级。掺量从0%增加至60%时,活性因子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掺量为20%时,其活性因子最大。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特别是28 d后锂渣参与二次水化,混凝土的密实度得以提高,力学性能和氯离子渗透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6.
红外成像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非接触、全区域的表面温度监测手段。在超声疲劳试验中,大多数金属材料均具有明显的温度效应。将采用这种技术手段系统地对铝锂合金2198-T8材料在疲劳试验过程中的升温情况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材料从试验开始到疲劳断裂现象的发生,试件表面温度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快速升温阶段、缓慢升温阶段和急剧升温阶段。快速升温阶段通常与施加应力的大小有关;施加应力和疲劳微裂纹萌生是缓慢升温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宏观裂纹的扩展以及裂纹面之间的碰撞和摩擦则可导致材料表面的急剧升温。验证了红外成像技术在探索疲劳失效规律问题上作为一种可靠技术手段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弱高超声速飞行器头激波和侧翼前缘激波的干扰,建立了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激波\|激波干扰控制的仿真模型,分析了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波-激波干扰控制的流场特性,探究了等离子体合成射流进行高超声速飞行器激波-激波干扰控制的效果,开展了激励器安装位置以及激励器注入能量的参数影响研究。研究表明:等离子体合成射流产生的弓形激波能使头激波抬起一定角度,减小头激波和侧翼前缘激波干扰,达到控制激波-激波干扰区热流和压力的效果;随着出口距离的增大,对热流和压力的控制效果先增大后减小;在一定范围内,注入能量越高,控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杨博  王秦*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5):1029-1036
城市商业空间格局是城市规划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城市的商业空间格局分析主要借助统计资料和经济普查数据,效率较低,以兴趣点(POI)数据为代表的众源地理数据为城市商业的空间格局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提取了26736个商业POI数据,根据商业职能分为综合购物类、生活服务类、公共服务类、餐饮住宿类、休闲娱乐类和金融服务类等6大类,运用数量统计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通州区商业及各业态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通州区优化城市商业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再生骨料混凝土有利于城市绿色、可持续化发展。力学性能是混凝土基本性能,对于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在我国西北地区,硫酸盐侵蚀和冻融循环双重作用会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通过把0%、30%、50%、70%、100%取代率的再生骨料混凝土放入5%的硫酸钠溶液中,采用快冻法分别循环0、40、80、120、160、200、240、280次。在每个冻融循环周期结束后分别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动弹性模量,重量。结果发现:经280次冻融循环之后,若以100%取代率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动弹性模量,重量损失率为基准,0%、30%、50%、70%取代率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损失率同比分别减少36%、30%、21%、13%。0%、30%、50%、70%取代率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剪强度损失率同比分别减少25%、21%、15%、9%。0%、30%、50%、70%取代率再生骨料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损失率同比分别减少18%、16%、9%、4%。0%、30%、50%、70%取代率再生骨料混凝土动弹性模量损失率同比分别减少23%、21%、14%、10%。0%、30%、50%、70%取代率再生骨料混凝土重量损失率同比分别减少7%、5%、3%、2%。最后结合试验结果,详细分析了不同取代率再生骨料混凝土相关性能差异产生的机理,为再生骨料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国山区河道中小型拱坝在不开挖覆盖层下坝基渗透变形问题,以金盆电站拱坝为例,采用三道防渗墙联合高压旋喷灌浆的措施进行基础处理.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方法,对拱坝的坝体和底部防渗墙进行三维有限元应力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控制工况下,坝体及坝基防渗墙在上、下游面最大拉应力分别为0.6、0.55 MPa,最大压应力分别为5.0、7.0 MPa,应力分布均在合理范围0.8~8.0 MPa以内.将该措施下的大坝位移情况与观测数据分析对比,得出位移耦合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坝顶测点LD1-LD2、坝底LD3-LD4二者的水平位移相对误差仅为(5.9%,8.0%)、(5.8%,6.0%);垂直位移相对误差仅为(5.9%,5.8%)、(6.3%,5.8%),各时段坝体变形数值大小均在允许误差10.0%以内,分布规律满足要求,在该措施下大坝处于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