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长期遥感监测的方法,研究我国东南部降雨充沛、土壤易被侵蚀的红壤区县级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方法】以福建长汀县为研究区,借助2013—2015年高分辨率(1~1.5 m)的Google Earth影像和2015年7月实地调查数据结果为分类蓝本及先验知识,利用1976—2014年8期Landsat MSS/TM数据和专家分类系统把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森林、灌丛、农田、居民地和裸地共5大类,通过混淆矩阵结合统计数据,分别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并基于分类结果分析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专家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精度(85%以上)较高; 40年来研究区植被覆盖率一直较高(81.5%~88.3%); 森林面积持续增长; 农田面积虽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 灌丛面积总体减少。研究区中部在20世纪80年代存在大量裸土区,1985年以后持续大量减少,2010年以后趋于稳定; 居民地在1995年以后面积经历快速增长阶段,2010年后趋于稳定; 总体耕地面积较少,主要分布在居民地附近。【结论】长汀县植被覆盖在40年间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时空变化,驱动因子在不同阶段也不相同。植被覆盖面积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过程,总体的面积增加。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植被覆盖面积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植树造林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植树造林工程使得森林面积增加,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使得裸土面积减少; 植被覆盖面积减少的驱动因素是城镇化,城镇化造成居民地面积的扩张和灌丛面积的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前,由于我国的森林、湿地、森林灾害和林业工程监测等都有自己的监测体系,其监测技术和应用系统主要是面向某些特定的需求,采用的方法、数据格式、开发方式、软件平台、运行环境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为解决各应用系统之间相互独立、通用性差、移植困难、不能方便地实现数据的交互和共享等问题.研究通过对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森林灾害和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监测管理的数据、业务进行分析,经过归纳和抽象,从中提取公共部分,并设计公共框架,结合各自的业务专有属性,构建统一的森林资源综合监测平台,实现森林资源、湿地、森林灾害、重点林业工程监测技术、数据、模型的统一存储、管理和系统的集成运行.  相似文献   
3.
采用广西海南两地2004年红树林TM影像和红树林群落样地调查数据,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选取影像光谱特征及纹理特征等作为自变量,对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木榄(Bruguiera gymnoihiza)、白骨壤(Vicenna maria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  相似文献   
4.
森林资源监测是林业管理和生态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多年来,我国在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但是,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仍然沿用解放初期的技术思路,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现有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严重影响了我国森林资源监测工作的喷量和水平,主要表现在:单项监测互相独立、监测技术相对落后,缺乏森林资源监测信息快速获取、高效管理和分析处理的通用平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