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08,(24):59-59
国家863、973计划项目资金支持的“中国北方草地监测管理数字技术平台”项目于近日顺利完成,该项目针对我国草业产业化发展对数字化监测与管理技术的需求,构建了草地信息采集、更新、监测和决策服务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技术集成体系,在草地监测管理数字关键技术方面获得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20-20
1课题简介该课题研究目标为:对我国现有相关监测体系的采样布设、数据获取、管理、处理、分析和服务的内容、技术、方法、标准、规范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生态系统科学、“3S”技术、群团抽样等现代技术与地面调查等传统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3,(4):77-77
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国际上已将生物量作为主要的监测项目之一,被列入了《国际森林资源监测大纲》。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每两年公布一次各国的森林生物量数据。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在2009年以前从未向FAO报告过国家生物量数字。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3,(22):16-16
承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协作单位: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负责人:陆元昌曾伟生 对我国现有相关监测体系的采样布设、数据获取、管理、处理、分析和服务的内容、技术、方法、标准、规范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生态系统科学、“3S”技术、群团抽样等现代技术与地面调查等传统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监测是实现世界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但遗产监测是世界遗产各国面对的新课题,监测什么与如何监测,在国际遗产研究领域尚无明确的统一意见。本文从四川省现有的5个世界遗产由国家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的实际出发,提出由环境基本要素与环境本底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遗产安全监测与发展监测的4类17项指标构成统一的世界遗产监测指标系统,并讨论了构建国家公园型世界遗产监测体系相关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6.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面向我国严格土地管理、土地信息社会化服务的紧迫需求,突破网络化数字调查技术瓶颈,攻克中长基线网络差分快速解算技术,创新土地实时集群调查作业模式,研发多基准站GNSS网络实时差分系统、集群土地调查作业系统,建立起网络化数字调查技术体系,实现数字土地调查与监测的网络化,形成土地实时监测成套技术支撑架构。  相似文献   

7.
技术管理人才的培育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一项关键工作,本文介绍了技术管理(management of technnlogy,MOT)教育项目在国外兴起的背景、MOT的内涵、MOT教育项目的性质和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技术管理人才的教育现状和教育体系设置特点,提出在我国发展技术管理教育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1,(1):18-19
1 课题慨述 本课题将在现有沙尘暴卫星遥感监测算法的基础上,以我国风云气象卫星观测资料为主,同时结合国外先进卫星对地观测资料,重点开展:基于星座观测体系的静止气象卫星沙尘暴遥感监测技术研究;基于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的沙尘暴定量遥感技术研究;卫星反演与地面观测的融合技术研究;沙尘暴遥感监测业务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国外新型遥感数据源的沙尘暴定量反演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林业建设的发展,加强森林资源监测管理,黑龙江省林业厅提出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我国畜牧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内涵,“十二五”期间我国畜牧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重点,包括全国畜情信息采集信息化、畜产品价格监测信息化等七个方面,并提出了相关的四项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数据管理体系综合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数据获取、传输和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构建了我国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框架,并分别针对环境常规监测数据获取、传输和使用保存环节,研究相关的对策,整合、完善、修订、制订有关水、气环境技术规范,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我国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数据管理提供了一套系统、完整且适合我国国情数据管理体系,为提升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数据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管理服务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针对大气降雨对边坡的影响研究技术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开发了边坡动态监测集成及数据远程实时发布系统,把国际上认知度较高的六个预测模型系统化和软件化,建立云南省公路边坡水毁动态监测及预警体系,并将研完成果应用于云南国省干线公路3180个重点边坡的监测和预警,推动了公路防灾减灾工作的科技水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7,(22):41-41
国家863计划“数字林业平台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2003AA209060),目的是结合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数字林业建设工程,尤其是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具体需要,通过吸收国内外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成果,重点研究解决数字林业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初步构建一个能够基本适应森林资源和生态工程管理应用需要的数字林业技术平台;并以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吉林省为示范,建成国家、示范省和示范县的林业基础信息数据库,建成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与管理应用系统,以及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系统和速生丰产林工程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在技术平台构建和应用研究的同时,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水平的标准、软件和产品。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是节能发电调度工作的试点省份之一,为保障节能发电调度工作的顺利开展,河南电力试验研究院开展了相关技术研究,建立了“节能减排发电调度在线监测及数据分析系统”。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研究内容、系统结构、技术特点、应用情况及其在河南省节能发电调度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电力系统实际业务情况,从电网及电网设备的监测信息采集与传输、数据集成与交换、数据分析与优化以及信息展示等层面统筹考虑,全面分析,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综合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电网运行监测、机网协调监测、需求侧用电监测的电网全景监测体系.依托该体系,研究实现了电网设备实时状态监测分析系统,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3S”技术的农情信息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3S”技术的农情信息监测与获取在全球已有近30年的历史,它对粮食安全预警、农产品贸易和政策制定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地阐述了3S技术在作物面积监测和作物产量估测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具体包括:作物面积遥感监测体系和方法、作物种植方式与复种模式的遥感监测、作物长势遥感监测、农业灾害遥感监测和产量估测模型评价等,总结了目前农情信息监测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农情遥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指出建立农情遥感学科理论、完善方法和模型和扩大应用领域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我国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的强制性标准,是当前实施环境监测的重要依据,每年全国产生大量的监测数据。监测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质量控制是监测质量的重要保证,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指标是指导和评价质量控制水平的重要依据,是监测活动不可缺少的工作标准。目前,针对现有监测技术开展的质量控制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缺乏,因质量控制结果评定依据不明确而无法判断监测数据可靠性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造成质量控制的漏洞,而且直接影响环境数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8.
"森林资源遥感监测定量化综合处理与业务运行系统"是国家"863"计划项目之一,由国家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主持(项目负责人:张煜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所等单位合作参加完成.本课题第一次以我国森林资源清查(一类调查)和森林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为基础,根据生产实践的技术流程对遥感监测的遥感影像处理、遥感信息提取、监测成果统计分析与监测信息管理、森林林相图更新等各个技术环节,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进行集成,并形成国家级和县级两个业务运行系统.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与全国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基本是同步的.从我国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沿革来看,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集中在国家对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集权与分权上,基本上还未涉及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产权改革及更深层次的委托代理问题,同时,对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产权观念的淡漠和产权概念的模糊不清,造成了目前我国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所有权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此外变动频繁的管理体制,也对我国国有森林资源的管理和林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流通环节,开展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保障体系的研究。在明确食品供应体系“树状”模型的基础上,选择食品供应体系的“主干”大型农副批发市场作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切入点,并通过构建检测技术集成5T分析模型、分布式实验室运行机制以及基于风险矩阵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模型,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搭建起一点、两面、一核心的检测技术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