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奉思  钟鼎坤  冯学尚  杨昉 《科学通报》2005,50(17):1906-1911
根据Wind飞船上工作频率在4~256 kHz的热噪声接收器(TNR)的等离子体波和相关太阳风与磁场的观测资料, 我们分析了60余个磁云边界层样本中的等离子体波活动, 首次发现磁云边界层(BL)中常常存在不同于邻近太阳风(SW)和磁云体(MC)中的、丰富多姿的等离子体波活动. 它的一些基本特征是: 在电子等离子体频率(fpe)附近的朗缪尔波增强是磁云边界层中最占优势的一种波活动, 约占总样本数的75%; 朗缪尔波和频率f < fpe的离子声波活动都增强的事件, 约占所研究样本的60%; 也在一些边界层中于热噪声接收器整个频段内观测到一种宽频带的等离子体波活动增强现象, 约占研究样本的30%, 这在研究样本中的邻近太阳风和磁云体中没有观测到; 此外, 分析还揭示, 电子与质子温度比Te/Tp≤1时还常能在磁云边界层中观测到离子声波增强活动, 传统的等离子体理论遇到了解释上的困难. 文中的新结果进一步说明磁云边界层是一种重要的动力学结构, 它将对了解磁云边界层物理提供重要的诊断, 也为发展空间等离子体波理论开拓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针对2003年10月28日和29日的两次特大太阳风暴(激波)事件, 提出一种把空间天气形势分析—“望诊”与定量预报—“切脉”相结合的二步法, 进行预报试验. 第一步, “望诊”, 太阳源表面磁场分布、行星际闪烁观测资料和ACE卫星观测的联合分析表明, 源表面的大尺度磁位形造成了激波相对于爆发源法向非对称传播, 地球处在接近激波传播最快、能量最大的方向上; 这两次激波是高速抛射事件, 强磁场、高温的日冕物质快速膨胀以及高速的背景太阳风都有利于激波的快速传播. 第二步, “切脉”, 采用新建立的快激波渡越时间的从属函数mT于ISF方法中, 对其渡越时间和引起的地磁扰动进行了预报试验. 预报试验结果是: 两次激波事件磁扰开始时间的预报值与观测值相比较, 相对误差分别为1.8%和6.7%; 磁扰幅度ΣKp指数的预报相对误差分别为4.1%和3.1%; 此外, 比较二步法与国际流行的五种统计或数值预报方法, 结果表明, 二步法有利于改善预测太阳风暴到达时间及其引起的地磁扰动幅度大小的能力. 工作表明, 深入研究激波传播的物理特性, 对于提高预报精度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科学背景 自1957年人造卫星上天,开辟人类进入空间时代新纪元以来,国际科联相继成立了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和日地物理科学委员会(SCOSTEP),许多国家成立了国家级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Ulysses观测的太阳风结构的三维MHD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Ulysses是迄今为止第一次沿独特的日球纬度方向考察日球高纬度空间区域的飞船. 1994年9月~1995年6月首次从南极向北极的快速穿越过程中, 观测到子午面内太阳风除黄道面附近 ( 20o区域外, 高纬度区域存在大范围高速流. 以该期间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的Carrington 1893周的太阳源表面磁场及K-日冕亮度的观测为依据, 将太阳表面的特征结合到模式的初边值中, 用三维MHD模式模拟得到了与Ulysses的观测基本一致的太阳风结构. 结果表明源表面磁场和等离子体数密度的分布是形成这种结构的主要原因, 采用的三维MHD模式具有模拟子午面太阳风大尺度结构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行星际空间中的磁重联事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1975 ̄1981年间Helios飞船的0.18h平均的磁场和等离子体测量予以了分析,发现行星际空间存在磁重联现象,通过重建方位角φ平面磁场位形的物理图象看到,时间尺度为天(d)的磁重联事件-由一个介体(等离体团)和位于两侧的磁中性线(分隔区)构成,是行星际磁重联现象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可能源于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或磁云,原理性的数值模拟再现了磁重联事件的基本观测特征。  相似文献   
6.
魏奉思 《科学通报》1984,29(9):548-548
目前行星际激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距太阳1AU的空间范围,对于大日心距离(2—3AU以远)激波的研究尚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尚缺乏理论上的研究。根据大量的空间观测事实,我们初步认为行星际空间可以划分为具有不同动力学过程的三个区域:(1)近太阳空间——压缩-减速区。激波以大约2000公里/秒的高速进入太阳近空,声马赫数M》1,由  相似文献   
7.
魏奉思  冯学尚  杨昉  钟鼎坤 《科学通报》2004,49(22):2362-2366
分析1995年2月至2003年6月间由WIND飞船观测到的50个磁云边界层(BLs)中的等离子体结构发现: (1) 磁云边界层是一种非压力平衡结构, 它的总压力PT,L(热压力Pth,L加磁压力PM,L)通常低于边界层前面太阳风的总压力PT,S和其后磁云中的总压力PT,C, 边界层中增高的热压力Pth,L常常不能补偿其磁压力PM,L的下降; (2) 磁云边界层中的电子与质子温度比(Te/Tp)L通常低于边界层前面背景太阳风的(Te/Tp)S和其后磁云中的(Te/Tp)C, 这常与质子的加热比电子明显相联系; (3) 在这些边界层中观测到等离子体反向流动的约占80%, 其中在3个方向(±Vx, ±Vy, ±Vz)观测到反向流动的约占20%. 磁云边界层中的这些基本结构与边界层中可能的磁重联过程相联系. 这些结果表明磁云边界层具有不同于邻近太阳风和磁云的等离子体结构, 它是磁云和太阳风之间存在重要的动力学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分析1967 ~ 1998年间数据较完整的所有70个磁云边界的飞船观测, 提出磁云边界新定义: 它是磁云与背景介质相互作用形成的边界层. 物理特征是: 外边界多是磁重联边界, 温度、密度和等离子体 b 参数多呈现“三高状态”, 内边界是磁云本体未受相互作用影响的边界, 温度、密度和等离子体 b 参数多呈现“三低”状态. 磁云前、后边界层的平均厚度为1.7和3.1 h. 边界层内磁场的分布函数与背景介质和磁云本体有重要变化发生.  相似文献   
9.
空间天气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天气学是监测、研究和预报地表20-30km之上的日地空间环境中会给地面和空间的技术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损害的天气条件的变化规律,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服务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学科,它的建立和发展涉及空间天气监测,空间天气变化规律研究,空间天气预防;空间天气服务以及空间天气的技术支撑系统。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空间天气研究应成为一种国家行为。  相似文献   
10.
魏奉思 《科学通报》1989,34(11):879-879
太阳上各种日冕瞬变过程所抛出的高速等离子体同近太阳基本磁场位形之间是否存在重要的动力学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个问题既困难又十分重要,困难在于没有观测,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