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资助科学研究的选择有两个层次,一是在有不同能力的研究者中资助对象的选择;二是经费分配中对于学科及领域的选择.前一种选择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法,而后一种选择涉及复杂的学科资助政策问题.如何选择优先资助领域,建立一套完整透明的,能对研究机会进行识别、分析、比较和排序的方法,是科技界讨论的热点.美国从60年代以来,进行了大量探讨,乃至争论,仍没有制定出实用的学科资助政策.近10年来,随着科学发展和国际形势及经济的需要,一般趋向于通过前瞻研究(ResearchForsight)和绩效评估,向有活力和社会影响大的学科领域倾…  相似文献   
2.
兰州大学古生物学创新研究小组,在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运用古植物解剖学、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历经3年的悉心分析,发现了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前化石银杏与现代银杏之间的关系,将植物化石气孔参数和碳同位素特征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可以成功获取气候变化和全球碳循环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带晚新生代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中国大陆最高一级地貌阶梯,其东南部地貌边界大致沿龙门山—大相岭—锦屏山—玉龙山—碧罗雪山一线分布。该文主要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两侧的晚新生代地层记录来探讨晚新生代构造运动以及高原隆升。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带雏形出现于距今2.5Ma左右,定型于1.2Ma前的构造运动中,之后又在构造运动进程中不断得到加强,并最终形成今日之构造地貌格局。青藏高原从海变陆,并上升至平均海拔4500m以上,成为地球上最高的大高原,这是发生在晚新生代且主要是在第四纪最重大的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4.
环境磁学在第四纪气候与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新兴的交叉学科环境磁学的原理及矿物学参数,论述了环境磁学在第四纪气候与环境中的应用,也指出了环境磁学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气候主要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高原季风的影响. 对川西甘孜地区甘孜寺黄土剖面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表明, 甘孜黄土在风尘源区经历了斜长石分解从而导致Na, Ca等活动性元素淋失的化学风化过程, 沉积后的化学风化主要表现为成壤过程中碳酸盐的淋溶淀积及Fe2+的氧化. 甘孜寺剖面CIA, Na/K以及Fe2+/ Fe3+等地球化学参数记录显示, 1.15 Ma BP以来甘孜黄土的风化强度有逐步减弱的趋势, 反映了更新世中期以来青藏高原东南缘持续变干的气候变化特征, 是区域气候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同时, 本区气候变化在与全球变化基本一致的基础上, 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自约250 ka BP以来干旱化程度明显加剧. 该气候事件的形成可能与青藏高原东南缘隆升对西南季风水汽输送的屏障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揭晓: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均远教授,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和云南大学侯先光教授共同完成的“澄江动物群和寒武纪大爆发”获得一等奖,由于三位获奖者从不同方面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并列第一,这在我国自然科学奖评奖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