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了梅毒螺旋体47 ku膜蛋白及其N端和/或C端缺失的重组蛋白共15个,经亲和层析纯化,并通过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实验检测这组蛋白与梅毒病人血清的反应性.结果发现所有包含D结构域的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显著高于不含D结构域的蛋白,提示D结构域中可能包含47 ku膜蛋白上的一个免疫优势表位.  相似文献   
2.
在建筑工程、农田改造等各项工程建设中,往往要对拟建地区的原地形作必要的改造,常常需要将倾斜地面整成水平地面,这种改造地形的工作称为土地平整。土地平整可分为在实地上进行土地平整和在地形图上进行土地平整,若施工现场已完成了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土地平整可在地形图上进行,否则,土地平整只能在实地上进行。介绍地形图上土地平整的书较多,本文不再赘述,重点谈一下教材很少涉及、实际工作经常用到的标尺读数法平整土地,即:土地平整的实操方法。  相似文献   
3.
 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指出:“能源矿产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必须放在地质勘查的首要位置。”实现油气勘查的重大突破,维系油气的可持续供给,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是地矿部门和广大油气地质工作者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公元600年12月16日,在甘肃天水与陕西陇县一带,发生1次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震害及社会影响。长期以来,对公元600年秦陇地震的确切震级、震中位置、震中烈度的认识存在分歧,对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不甚明确。秦陇地区位于南北地震带的北段,在构造上处于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与青藏块体东北部的祁连断褶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对公元600年秦陇地震详细考证,对其发震构造进行探讨,对于评定秦陇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分析其未来地震危险性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有关公元600年秦陇地震的相关史料及研究成果,发现一些新的可能与该次地震有关的佐证资料,通过史料考证及震害分析,推断公元600年秦陇地震震中应在天水陇县之间,更靠近陇县的陕西境内,震中烈度达IX度,震级6(3/4)级左右,本次地震极震区长轴方位大致与陇县-宝鸡断裂带相吻合。经过野外实地考察,综合分析认为,公元600年秦陇6(3/4)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固关-县功断裂带的八渡-龙尾段。  相似文献   
5.
2009年4月22日,在纪念第40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上,李廷栋院士发表"认识地球、走进深部"科学宣言,国土资源部贠小苏副部长按动代表着几代科学家探测地球深部梦想的地球模型,宣告"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 Program)的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6.
<正> 精细农业是运用RS(Remote Sensing遥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和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从宏观到微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的地球"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两年来已获取了丰富的资料和数据.在岩石圈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探测和矿集区三维可视化研究等方面,都获得若干新发现、新认识、新突破,成功地实验了一些深部探测的技术方法,加快了中国深部探测工作的步伐,缩短了中国地球深部探测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为实施地壳探测工程(SinoProbe)莫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是初战告捷,旗开得胜.  相似文献   
8.
略论青藏高原的地壳构造和地壳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年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在青藏高原的地质调查和中法地质及地球物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地区合作研究所取得的科学成果,使我们有可能对青藏高原的地壳结构及其演化作出新的认识和解释。一、高原的构造格架新的资料进一步说明,青藏高原是由欧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分割出来的一些不同性质的构造块体汇聚、拼合而成的一个构造集合体,四周被几个刚性地块所环绕,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构造系统。高原总的构造格局以几条近东西向的构造条块和大型断裂带相间列为特征,中部撒开,两端收敛,西端紧缩,形成“帕米尔构造结”;东部向南急转,形成南北向的“三江褶皱  相似文献   
9.
 以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和三4 区为例,以建立整个一三区的地层对比格架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野外露头资料和测井解释,将一中区及三4 区辫状河和曲流河分别划分为3 种亚相4 种微相。对各个单砂层时期沉积的单河道砂体进行识别,总结了识别单河道砂体的5 种常用方法。综合运用这5 种方法,将一中区和三4 区单河道砂体归为3 类7 种(完全切叠式、不完全切叠式、交错式、单边对接式、多边对接式、似对接式,孤立式),对不同类型单河道砂体的宽度、厚度、宽厚比进行了统计,表明河流相单砂体宽度和厚度成正相关关系;通过两个区块克下组不同单河道沉积时期的单河道砂体平面分布图,认为河流相辫状河单河道常由连片状砂体和交织带状砂体组成,曲流河单河道通常由带状砂体和交织带状砂体组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