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开唇兰的价值与研发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开唇兰属植物的分布和生物学特性,其中花叶开唇兰和台湾开唇兰最有价值,既是我国民间使用的一类珍贵中药材,同时又是室内观赏植物。文章着重介绍了二者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与研发概况。  相似文献   
2.
用米邦塔食用仙人掌半成熟的茎片作外植体,经表面消毒和初代培养后建立了无菌材料。以“MS+5.0mg/L KT 0.5-1.0mg/L BA 0.25-1.0mg/L NAA”作为增殖培养基可以获得理想的增殖效果,每块带有2-3个小芽的继代材料在该培养基上经50-60d培养可产生约20个丛生芽。在组培条件下,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的茎呈圆柱形,而非自然条件下的掌状。根系的形成对外源激素和基本培养基种类等条件要求不严,即使在KT浓度高达10.0mg/L的增殖培养基上,丛芽的基部仍可形成较发达的根系.但比较理想的生根壮苗培养基为B5+2.0-5.0mg/L NAA 0-0.5mg/L KT。组培小苗移栽到罩有塑料薄膜和遮阳网站的沙床上,成活率高达92.5%以上。移栽后11d时始见植株顶部增粗变扁;第64d时株高平均为9.98cm。掌片宽度平均为1.49cm,掌片长度为5.29cm。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黄花菜的生物学特性,干、鲜品的应用、制作方法及经济价值并分析了在海南引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以15份原产地明确的苦丁茶冬青野生种质材料作为参照,利用RAPD—PCR技术对26份苦丁茶冬青栽培材料的原产地进行了分析.从40个10bp引物中筛选出16个多态性良好的引物,用该16个引物对上述41份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共得到238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性带190条,占扩增出的总带数之79.8%.根据扩增结果计算了各份材料之间的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并用UPGMA法构建了聚类树状图.供试的41份种质材料在聚类图中明显地分为两个类群,即海南岛类群和广西南宁类群.26份原产地待查的种质材料有12份归聚于海南岛类群,说明它们的起源地在海南岛境内;另14份原产地待查的种质材料分布归聚于广西南宁类群,说明它们的原产地在广西南宁地区或毗邻区域内.所有供试的41份苦丁茶冬青材料其遗传相似系数在0.5654~0.9813之间,表明这些种质材料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其不同的起源地域可以从聚类图中清楚地反映出来.RAPD分子标记的结果可以作为判断苦丁茶冬青起源地域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可用于探讨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苦丁茶液插法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了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不同浓度的复合肥溶液以及插穗的不同节段在液插法繁殖中对苦丁茶插穗发根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NAA、IBA和 IAA3种激素中 ,IBA最适合苦丁茶的液插法繁殖。将苦丁茶插穗插入 5 0 mg/ L IBA溶液中 ,2 0 d后换为清水 ,至插后 6 0 d,插穗生根率高达 90 % ,平均每株插穗发根2 2 .15条。复合肥溶液对插穗发根不仅没有促进作用 ,反而会导致插穗发黑坏死。第二段插穗的发根能力明显优于第三段插穗 ,第三段则略优于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琼北地区秋季播种花豆的试验结果.实验表明,花豆在海南种植表现为多年生特性;在琼北地区秋播花豆由于经历冬末春初的低温阶段,故第一个生长季节的历期较长,达237d;第一个生长季节内的干豆(干种子)产量为66226.5kg hm2.按目前40元 kg的价格估算,产值可达24.9万元 hm2以上.因此,琼北地区花豆秋播是可行的.由于花豆是一种新引进的作物,该文作者对其植物学特征特性及农艺性状(特别是产量性状)作了系统的观测,以便为琼北地区今后发展花豆种植业提供第一手观测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南鹧鸪茶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鹧鸪茶系大戟科野桐属植物,具有消炎、利胆、镇痛等多种药用功效和保健作用.它既是海南民间的一种重要药用植物,同时又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代茶饮料植物.文章从民族植物学的视角讨论了鹧鸪茶名称的由来、中药古籍中关于鹧鸪茶药用功效的描述以及海南鹧鸪茶的开发利用状况,指出了目前我国在鹧鸪茶的研发过程中尚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何首乌茎段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何首乌种子经表面消毒后进行无菌发芽并建立了无菌材料,以无菌实生苗茎段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快繁研究。试验了不同基本培养基(MS,H,1/2MS,B5和N6),不同种类外源激素(IBA、NAA、KT)和不同浓度梯度的外源激素(0.0mg/L,0.1mg/L,0.Smg/L,1.0mg/L,2.0mg/L和4.0mg/L)以及不同蔗糖浓度(0.0%,1.0%,2.0%,4.0%,8.0%,16.0%)对茎段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MS基本培养基,0.5mg/L IBA(或0.5mg/LNAA)及3%的蔗糖比较适合于何首乌的茎段离体快繁。推荐用于何首乌茎段离体快繁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 肌醇100mg/L^ 盐酸硫胺素1.0mg/L 盐酸吡哆素0.5mg/L 甘氨酸2.0mg/L IBA0.5mg/L(或NAA0.5mg/L) 蔗糖3.0% 琼脂0.75%,pH5.9。用该培养基对何首乌进行茎段离体快繁,每次继代培养可增殖4~5倍。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大戟科野桐属植物鹧鸪茶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子.经过优化实验,建立了一套稳定的鹧鸪茶ISSR-PCR反应体系:10×buffer 2.5μL,1.5~3.0 mmol·L-1MgCl2,50~300 μmol·L-1dNTPs,Taq酶2.5~3.0U,引物0.3~0.6μmol·L-1,DNA模板80~160 ng.最后用无菌超纯水补足至25μL.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然后按94℃变性40 s.52~54℃退火45 s,72℃延伸120 S,进行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8 min:16℃保存.该反应条件可应用于鹧鸪茶不同居群间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种苦丁茶冬青(IlexkudingchaC.J.Tseng)自1981年发表以来,有关它与若干近缘种的主要形态差异及其分类学地位等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的茎叶形态学研究结果.作者在分析和总结近年野外考察和种质资源普查过程中所积累资料的基础上,对200余份从各个省区和居群中引种并定植于海南大学苦丁茶种质资源库中的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的茎叶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形态学研究.其中茎的形态学研究内容包括主干形态,分枝与主茎的夹角,一年生茎或小枝的形态以及幼茎(嫩芽中)的形态;叶的形态学研究包括叶序,叶形,叶尖,叶基,叶缘,叶柄,脉序,百叶重,叶片长度、宽度以及叶片长/宽比值等内容;对茎、叶及嫩芽等器官表面的毛被情况亦作了系统的观察。揭示了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在茎叶形态上的一些共同特征和变异规律,发现了少数种质材料之部分分枝上存在对生叶,并发现了若干份介于I.kudingcha和I.pentagona之间的中间型种质材料。根据形态学研究结果(以及将另文报道的RAPD分析结果)判断,这些中间型种质材料很可能是I.kudingcha和I.pentagona天然的种间杂交后代。作者对苦丁茶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