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1.
“知识工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知识工人”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对“知识工人”的实质进行了探讨,提出“知识工人”的出现特异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的消失的论点,最后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一大批知识工人。  相似文献   
2.
闫华飞  胡蓓 《系统工程》2014,(2):103-109
创业行为伴随着知识溢出现象。本文在界定创业行为、创业知识溢出构念的基础上,通过对288名创业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因子、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了机会识别、团队组建、资源获取对创业机会捕捉的知识溢出、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溢出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机会识别、团队组建、资源获取对创业机会捕捉的知识溢出有正向影响;资源获取对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溢出有正向影响,机会识别、团队组建对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溢出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路径分析发现,创业行为对创业知识溢出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分析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对进行稳定混凝土断裂试验所需的条件及试验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于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试验研究的试件及其加载测量系统,并分析了引起测量误差的原因.结果表明,单边切口四点剪切梁是进行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研究较理想的试件之一  相似文献   
4.
利用单边切口四点剪切梁进行了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采用四分之一点奇异有限元法计算了各试件的应力强度因子KⅠ和KⅡ;结合本文的试验结果在广泛收集、分析国内外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有效裂纹断裂准则,并与已有断裂准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刘鹗将他的“种教之感情”寓于《老残游记》中,使《老残游记》不仅具有谴责小说的特点,更承载着刘鹗一生所奉崇的太谷学派的思想理念。可从作家本体论及表现本体论视角,通过对太谷学派思想、龙川教义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进行解读和演绎,以期观照此中“种教感情”。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裂纹有效断裂准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单边切口四点剪切梁进行了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采用四分之一点奇异有限元法(thequarter-pointsingularele-ment)计算了各试件的应力强度因子KⅠ和KⅡ;结合本文的试验结果在广泛收集、分析国内外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有效裂纹断裂准则,并与已有断裂准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阴影对太阳能发电系统输出功率有极大的抑制作用,该文针对光伏阵列局部遮荫现象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阴影检测方法. 设置合适的初始参数,根据unit-linking PCNN(ULPCNN)算法进行阴影分割,利用二维Otsu算法自动选取迭代次数,以循环迭代过程中具有最优阈值的分割图像为最终分割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检测出光伏阵列局部阴影,与传统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算法及ULPCNN算法相比分割结果更好,操作更简洁.  相似文献   
8.
运用生命周期理论,把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分为诞生、成长和成熟等三个阶段,分析各个阶段的具体特征。同时,借鉴相关研究文献,将创业者素质分为一般素质和核心素质两个部分,并结合产业集群的演化阶段进行了匹配分析。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的内部主体多样性、成员交互复杂性以及知识传递过程动态性导致集群组织间的知识溢出路径与机制还是一个未知的过程。鉴于产业集群本质上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本文借用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分别从以物为载体、以人为载体两个层面探讨并构建了集群组织间知识溢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本文为动态研究产业集群组织间的知识溢出传导途径及过程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胜任力模型与人力资源整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胜任力模型提供了一个整合人力资源功能和服务的通用工具和方法.它能帮助所有员工、管理者、社会团体、组织甚至整个社会在未来最具挑战的年代中工作效率更高.我国正处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管理体制的变化对社会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管理者选拔方法存在一定缺陷,评定标准相对滞后.本文在阐释胜任力概念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法论述了研究管理胜任力的目的、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