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85篇
  免费   581篇
  国内免费   990篇
系统科学   934篇
丛书文集   403篇
教育与普及   1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72篇
现状及发展   84篇
研究方法   21篇
综合类   15027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508篇
  2014年   732篇
  2013年   788篇
  2012年   904篇
  2011年   1000篇
  2010年   983篇
  2009年   1053篇
  2008年   1249篇
  2007年   1247篇
  2006年   1045篇
  2005年   926篇
  2004年   725篇
  2003年   579篇
  2002年   783篇
  2001年   714篇
  2000年   532篇
  1999年   324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西湖凹陷西斜坡花港组、平湖组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录井资料分析及岩心和显微薄片观察,研究裂缝的宏观与微观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其主要发育层理缝和构造缝.层理缝主要为水平缝和低角度缝,且已被充填;构造缝主要为垂直缝和高角度缝,充填缝和未充填缝各占一半.裂缝的发育受岩性、单层厚度、断裂及地应力场的综合影响.在交会图法(定性)和概率判别法(半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将岩心观察统计结果与常规测井曲线和成像测井成果相对比,综合预测与评价裂缝发育段,认为有利的裂缝发育层段为花港组下段和平湖组中下段.  相似文献   
2.
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是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上组合地层重要储集岩类型,其形成时间和成因对于该类型储层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苏里格东区丰富的取芯资料,根据岩芯、薄片等观察手段,结合常规物性测试分析,综合研究含“膏模”孔型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膏模”孔主要发育于泥粉晶白云岩中,位于向上变浅序列中部,常可见未充填—半充填型与全充填型两类。储层特征方面,该类储集岩主要发育“膏模”孔充填残余孔、渗流粉砂间微孔和基岩晶间溶蚀微孔3类储集空间,物性测试显示储集性能优越,平均孔隙度可达5.34%,平均渗透率为1.02 mD。纵向沉积序列显示“膏模”孔发育受沉积旋回控制,旋回中部“膏模”孔内存在溶蚀,内为云质渗流粉砂充填,旋回顶部具有暴露特征,且可见下一次海侵泥质灌入岩溶系统内,各类特征均指示“膏模”孔形成与准同生期岩溶相关,即“膏模”孔形成于准同生期,而非传统认识的表生阶段。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评价应力吸收层的抗反射裂缝性能,提出采用Overlay Test(OT)试验测定SBS、WTR和WTR/APAO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在常规条件、浸水和长期老化后的抗反射裂缝性能.研究发现,试验周期数、荷载损失率和总断裂能能够很好地表征应力吸收层的抗反射裂缝性能;第一周期最大荷载和临界断裂能是评价初期开裂的指标.试验发现3种应力吸收层在常规条件下均有良好的抗反射裂缝性能,但是水损坏对WTR/APAO的抗裂性能影响较大,长期老化后WTR和WTR/APAO的抗反射裂缝性能大大降低.3种应力吸收层的OT试验最大荷载-周期数曲线符合幂函数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针对“剥岩高峰”对矿山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了设备配置更新策略与露天开采外委剥离的优化问题.基于铲运设备的运营成本与生产能力随设备役龄变化的关系,建立了决策单台设备退役时间的动态经济寿命计算模型,并根据此模型给出了具体的设备配置算法步骤.设置一系列不同的矿山自剥离量与外委剥离量的分界水平,计算各分界水平条件下的外委单价可行区间,然后在区间内确定外委商谈价格并分析得出与之对应的总成本净现值最低的外委方案.实例计算证明,采用该方法减少设备投资的成本要高于外委岩石剥离成本.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提出了高温作用后砂岩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的阈值温度的确定方法。基于Python语言,利用K-Means、SVM算法,实现了对样本数据的分类和聚类,确定了阈值温度区间,验证了二分类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砂岩样本的阈值温度区间为400~600 ℃,阈值温度上下砂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体现为阈值温度区间以下的岩样物理力学性质较为分散,而阈值温度区间以上的岩样物理力学性质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6.
A synthesis method for global s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of input constrained linear systems, which uses a linear outputfeedback controller and a static anti-windup compensator is investigated.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two-step anti-windup design procedure, the proposed method synthesizes all controller parameters simultaneously.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global stability and minimizing the induced L2 gain are formulated and solved as a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LMIs) optimization problem, which also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search for a better performance tradeoff between the linear controller and the anti-windup compensator.The well-posedness of the close-loop system is also guaranteed.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7.
流感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之一.为探索预防新型流感大流行的有效策略,建立了北京市计算流行病模型,评估了边境口岸检疫,病例治疗,病例隔离,社会关系抗病毒预防以及免疫接种措施对四种新型流感大流行的预防效能.结果表明:边境口岸检疫对于预防新型流感大流行的作用非常有限;积极的病例治疗可预防传播能力类似于2009年A(H1N1)的新型流感大流行;高强度的病例治疗和病例隔离可预防传播能力类似于1957年A(H2N2)的新型流感大流行;对于传播能力类似于1918年A(H1N1)的新型流感,在高强度病例治疗和病例隔离的基础上须对病例的社会关系进行抗病毒预防才有可能预防大流行;而对于具有超级传播能力的新型流感(R_03.3),必须依靠有效的广谱疫苗才能预防大流行.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应急准备与处置计划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充分考虑温度载荷、机械载荷、硬质涂层膨胀锥硬度、套管硬度对膨胀锥与套管之间屈服挤毁压强影响的基础上,根据分形理论和接触力学推导出膨胀锥与套管之间屈服挤毁压强的计算公式.数值分析表明:膨胀锥与套管之间的屈服挤毁压强随最终温度、分形粗糙度、线膨胀系数、硬质涂层膨胀锥布氏硬度、中间主应力系数、套管壁厚的增大而增大;当分形维数从1增大时,膨胀锥与套管之间的屈服挤毁压强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当分形维数增大到接近于2时,膨胀锥与套管之间的屈服挤毁压强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随拉压强度比的增大,膨胀锥与套管之间的屈服挤毁压强减小.屈服挤毁压强的计算值与试验测试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8.9253%~-0.9901%.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方法不考虑已知道路交通信号灯信息对车辆能量管理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交通信号灯信息的混合动力汽车节能预测控制智能优化策略。通过建立混合动力汽车系统的简化模型,并采用连续广义最小残量方法求解模型预测控制问题。运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交通信号灯信息模型的有效性,以及所设计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大幅度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能力和实时控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车辆行驶轨迹的优化控制,显著提高了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并满足系统的实时最优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提高实验人员素质,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阐述了实验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高校实验技术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若干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