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38篇
  免费   1611篇
  国内免费   2562篇
系统科学   2090篇
丛书文集   1174篇
教育与普及   54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3篇
现状及发展   197篇
研究方法   36篇
综合类   40001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24篇
  2022年   655篇
  2021年   736篇
  2020年   727篇
  2019年   488篇
  2018年   510篇
  2017年   661篇
  2016年   759篇
  2015年   1331篇
  2014年   1889篇
  2013年   1998篇
  2012年   2404篇
  2011年   2630篇
  2010年   2742篇
  2009年   2850篇
  2008年   3206篇
  2007年   3146篇
  2006年   2710篇
  2005年   2385篇
  2004年   1867篇
  2003年   1556篇
  2002年   1744篇
  2001年   1537篇
  2000年   1206篇
  1999年   862篇
  1998年   445篇
  1997年   449篇
  1996年   375篇
  1995年   363篇
  1994年   292篇
  1993年   243篇
  1992年   209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167篇
  1989年   143篇
  1988年   129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61年   1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研 究 血 管 内 皮 生 长 因 子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 结 合 可 降 解 壳 聚 糖 ( degradablechitosan,DC)对心肌梗塞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 32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VEGF 组和 VEGF+ DC 组,每组 8 只。 4 组大鼠均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进行造模,其中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 造模后, 向模型组大鼠心肌注射 100 μL 生理盐水,VEGF 组大鼠于同一位置注射同体积 VEGF 溶液,VEGF+DC 组大鼠注射 VEGF+DC 溶液。 造模 4 周 后,对 所 有 实 验 大 鼠 进 行 超 声 心 功 能 检 测,考 察 左 心 室 收 缩 期 及 舒 张 期 前 壁 厚 度( LVAW;s 和 LVAW;d) 、左心室收缩期及舒张期内径( LVID;s 和 LVID;d) 、左心室收缩期及舒张期容积( LV Vol;s 和 LV Vol;d) 、左室射血分数( EF% )及短轴缩短率( FS% ) ,血流动力学考察左室舒张末压( EDP ) 和等容收缩期及 舒张期左心室内压力上升最大速率( + dp / dt 和 - dp / dt) ,计算左心室指数( LVM / BW) 并对心肌进行苏木素-伊红 ( HE)染色观察各组实验大鼠心肌病理变化。 结果 VEGF 组和 VEGF+DC 组大鼠的心肌梗塞均得到有效改善,其 中 VEGF+DC 组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 结论 VEGF 结合 DC 对心肌梗塞大鼠的心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恒定的法向载荷下,使用Rockwell C 120°金刚石压头对聚碳酸酯(PC)、熔融石英、紫铜和镁合金AZ31进行微米划痕测试,研究滑动速度对试样划痕响应的影响.压入深度小于压头的球锥转变深度,确保仅有压头顶端的圆球部分与试样接触.结果表明: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压入深度、残余深度和划痕沟槽的宽度均非线性减小,划痕硬度和弹性恢复率均非线性增大;PC和紫铜的划痕摩擦系数先增大后减小,PC的黏弹性行为对其摩擦响应有显著影响;熔融石英的划痕摩擦系数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镁合金AZ31的划痕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熔融石英、紫铜和镁合金AZ31的划痕摩擦系数的变化趋势可通过几何接触模型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行设计的两种不同结构的熔融浸渍模具制备了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测试了模具结构对预浸带的孔隙率、纤维断裂率、界面形貌、纤维分散均匀度和拉伸强度的影响,建立了纤维浸渍模型和纤维断裂模型,并通过理论模型对预浸带的孔隙率和断裂率进行理论预测。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有效预测预浸带的浸渍程度和纤维断裂率,可用于浸渍模具结构的优化设计;在本文范围内,与波浪形模具相比,斜齿形模具的多楔形区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预浸带孔隙率和提升纤维分散程度;波浪形模具的流道圆角半径较大,楔形区个数较少,与斜齿形模具相比,可有效降低纤维断裂率并提升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视觉搜索范式,研究图标视觉特征及数量变化对图标布局认知绩效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图标数量N=6时,仅图标视觉特征主效应显著,布局方式对搜索速度无显著影响,图标视觉特征是认知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图标数量N=15时,仅图标布局方式主效应显著,横向排列搜索速度最快.通过图标数量的连续性变化实验发现,图标数量超过10个,横向排列反应时显著低于纵向排列,两者错误率无显著差异;随着图形面板 L○长度 / S○宽度比值的降低,两者平均反应时差距逐渐缩小,趋于一致.研究表明,图标数量的变化对布局方式和视觉特征的认知绩效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比对分析 2017—2019 年北京地区实验动物微生物及遗传质量监测结果,为实验动物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按照国家和地方现行实验动物检测标准,对北京地区实验动物生产单位进行抽检,并发布检测报告。按照报告数据,对此阶段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兔、犬、猴和小型猪共 8 个品种的实验动物按照品种、等级、单位等进行分类,分析质量问题,并与 2014—2016 年同期实验动物质量比对,分析变化趋势。 结果 2017—2019 年分别抽检动物 144、131 和 135 批次,检出不合格批次分别为 30、15 和 17 批。 不合格主要因素为兔、犬及猪免疫不达标(20 批) ,病原感染 20 批,未发现遗传变异。 与 2014—2016 年同期相比,未检出遗传问题相同,免疫不达标状况好转,但病原感染出现上升。 结论 通过质量分析比对,能够为实验动物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学生在童年时受到忽视与自尊水平、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方便抽样法,向430名学生发放童年受忽视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自尊量表,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童年时受到的忽视与自尊、处理应对的积极方式是负相关关系(r=-0.164,r=-0.246,P<0.01),忽视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关系(r=0.152,P<0.01);自尊与大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关系(r=0.398,P<0.01),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关系(r=-0.217,P<0.01);不同的应对方式在面临忽视与自尊之间起着协调作用,积极应对方式的协调效果有29.4%,而消极应对方式的协调效果则只有12.6%,差距十分明显。因此,大学生在童年时受到忽视与自尊、不同的应对方式会收到完全不同的协调效果。  相似文献   
7.
结合国内外低碳土地利用的研究背景和实践,分析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碳排放效应,并对城市土地低碳化与集约化利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采用鄂州市实际构建低碳理念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鄂州市2000-2013年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由此,总结鄂州市再加入低碳因素后土地集约利用的变化规律,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目前科技期刊评价中存在的学科划分不够严谨、指标权重人为选取等问题,以管理学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期刊评价方法,对CNKI文献数据库中19种管理学核心期刊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给出期刊排名,并与影响因子及总被引频次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表明了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变分方法和临界点理论研究一个时标轴上二阶Dirichlet边值问题弱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腐蚀对随机交通和风载联合作用下斜拉索疲劳可靠性的影响规律和机理,通过拉索高强钢丝的加速腐蚀和疲劳试验,提出了考虑腐蚀的斜拉索疲劳抗力模型;基于线性累积损伤准则,建立了考虑腐蚀影响的风车联合作用下拉索疲劳可靠性的分析方法和流程;依托工程实例,分析了腐蚀等级和时变腐蚀对拉索疲劳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腐蚀加剧拉索动态疲劳可靠指标下降速率增大;等级达到Ⅲ级及以上的腐蚀对拉索疲劳可靠寿命影响显著,尤其对于靠近桥塔及辅助墩处拉索;Ⅳ级和Ⅴ级腐蚀时拉索疲劳寿命相对无腐蚀状况降幅最大分别达24%和44%;相对完好状况,时变腐蚀影响下拉索的动态疲劳可靠指标下降更为迅速,且降幅明显大于仅考虑腐蚀分级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