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土高原林草建设的经验教训与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土高原这样大面积、高强度的水土流失在全国 ,乃至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大面积强烈的水土流失不仅使高原本身自然环境日趋恶化 ,而且泥沙在黄河下游河道侵蚀堆积 ,成为下游频繁改道和大堤决溢的根本原因。漫长的历史时期内 ,黄河下游的洪水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新中国成立以来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虽历经50余载的治理 ,但治理程度和效益都不尽人意 ,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侵蚀、决溢仍然威胁着黄河下游的安全。黄土高原到底如何治理 ,50年来有过多次大讨论 ,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专著数量之多 ,恐怕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沙尘暴易发的国家, 进入90年代以来, 沙尘暴有频率增加、强度加大、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据统计, 我国发生强沙尘暴的次数, 50年代为5次, 60年代为8次, 70年代为13次, 80年代为14次[1], 90年代为23次[2], 呈明显上升趋势。沙尘暴的强度及造成的损失, 以90年代最为突出, 发生于1993年5月5日(5.5沙尘暴)和1998年4月16日(4.16沙尘暴)的特大强沙尘暴, 是我国近100年来所罕见, 损失极其惨重。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植被生态建设的反思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防治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而植被生态建设尤其重要。但在我国长期的植被建设及生态造林中,由于缺乏对生态环境地域差异的了解,生态造林中出现了许多失误,虽多年造林,但生态环境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那么,黄土高原植被生态建设问题出在哪里,应当如何解决呢?这是当前生态环境建设中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植被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主要对象是丘陵、山地,包括梁、峁的缓坡、斜坡、谷坡,侵蚀类型包括面蚀、沟蚀、潜蚀、崩塌等。在有水流冲刷时,尤其是暴雨条件下,土壤会被径流带走,造成水…  相似文献   
4.
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一条北起青海西宁,西止西藏拉萨,绵延1913千米的铁路正在建设之中。这就是著名的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故被称为“天路”。其最为险峻的地段莫过于四大山系:祁连山系、昆仑山系、唐古拉山系和念青唐古拉山系。著名自然地理学家申元村自1983年步入青藏高原,20年来踏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本文以四大名山为线,描述青藏高原的雄奇与美丽。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沙暴、尘暴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沙尘暴易发的国家 ,进入90年代以来 ,沙尘暴有频率增加、强度加大、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据统计 ,我国发生强沙尘暴的次数 ,50年代为5次 ,60年代为8次 ,70年代为13次 ,80年代为14次[1] ,90年代为23次[2] ,呈明显上升趋势。沙尘暴的强度及造成的损失 ,以90年代最为突出 ,发生于1993年5月5日(5.5沙尘暴)和1998年4月16日(4.16沙尘暴)的特大强沙尘暴 ,是我国近100年来所罕见 ,损失极其惨重。5、5沙尘暴锋面前移速度14~17米/秒 ,最大19.5米/秒 ,瞬时最大风…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这样大面积、高强度的水土流失在全国 ,乃至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大面积强烈的水土流失不仅使高原本身自然环境日趋恶化 ,而且泥沙在黄河下游河道侵蚀堆积 ,成为下游频繁改道和大堤决溢的根本原因。漫长的历史时期内 ,黄河下游的洪水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新中国成立以来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虽历经50余载的治理 ,但治理程度和效益都不尽人意 ,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侵蚀、决溢仍然威胁着黄河下游的安全。黄土高原到底如何治理 ,50年来有过多次大讨论 ,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专着数量之多 ,恐怕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一个区域能与此相比。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是世界著名的高原 ,以深厚的黄土堆积和广阔的分布面积著称于世界。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区域 ,生态稳定性差 ,是我国华北平原的生态屏障区 ,是黄河流域的主体。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又孕育了我国早期的历史文明 ,6000年前的半坡文化更证明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由此可以说明我国黄土高原曾经具有适宜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而目前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正在经历着一场生态退化、资源减衰、人类生存空间丧失的过程。其根源 ,在于人口数量增加与不合理利用资源环境所致。扭转这一被动局面的关键 ,在于有效防治水土…  相似文献   
8.
荒漠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荒漠化的基本起因源于自然环境的变迁,而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生产活动,则具有加速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