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从房里上部的结构处理、里面施工时间及养护,屋面女儿墙的设置,砌体砂浆的控制,伸编缝的设置五方面来阐述砖混结构房屋温差裂缝的机理及防治。  相似文献   
2.
在工程教育新理念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发扬“传承与创新”精神,以培养材料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按照“两性一度”的要求,构建了“多层次深度型、重能力综合型、探究式创新型”三位一体材料类本科实验教学新体系,并对课程、教材、教学模式、实验室管理与师资队伍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与建设,促进了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科文化建设,培养了学生材料科学文化素养,扩大了示范中心的开放。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及其特性,分析了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企业培育和强化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p型(100)Si基体上制备了不同相结构的W-Ti纳米晶薄膜阻挡层及其对应的Cu/W-Ti/Si复合膜, 并对薄膜样品进行了退火热处理. 用四探针电阻测试仪(FPP), XRD, AFM, XPS, FESEM, HRTEM等分析测试方法对不同相结构的薄膜样品退火前后的电阻特性和形貌进行了分析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退火温度低于 700℃时, 薄膜基本上保持稳定; 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 Cu与Ti反应生成CuTi3, 同时Si与Cu发生互扩散形成高阻相Cu3Si, 导致了表面粗糙度增加使方块电阻急剧增加. 同时提出了Cu布线用W-Ti纳米晶薄膜扩散阻挡层退火过程中的失效机理.  相似文献   
5.
触头材料液相熔渗过程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触头材料的熔渗机理,熔渗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制造CuCr50和CuW系触头为例,提出了确定触头材料熔浸过程工艺参数的原则和方法:确定烧结工艺参数时要兼顾氧化膜的去除,保证骨架强度和孔隙通道,要考虑不同粉末粒径及生坯特性;而确定熔渗工艺参数时则要考虑骨架金属粉末的粒径,生坯的高度,牌号及熔渗剂熔点。  相似文献   
6.
梁淑华 《科技资讯》2012,(12):210-211
对医学生来说,医学教育使他们熟知烟草对健康危害,但他们中仍不乏吸烟者,他们是典型的"知而不行、行而不信"群体,这是我们关心和值得研究的问题;此外,这些医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成为医务工作者或相关职业从业人员,其吸烟行为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服务的广大患者和社会舆论。研究这一人群具有特殊重要的社会意义。信念是因,态度是果,思想决定行为。我们通过研究医学研究生和医学本科生的吸烟态度这侧面来分析吸烟的原因。为政府制定控烟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综合性实验设计与运行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改变传统实验教学观念,根据实验室资源以及学科研究项目等状况,遵循知识结构体系、渗透性和融合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设计原则,西安理工大学开发设计了多层次的系列大型综合性实验。采用实验独立设课和开放式教学模式,制定了合理的实验实施方案,完善了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体制和评价方法。形成了新的运行机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8.
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为生物模板,抗坏血酸(L—AA)为还原剂,还原硝酸银或银氨溶液制备尺寸可控、形貌均一的超细银粉.探索不同pH、温度、前驱体浓度等条件对银粉形貌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利用XRD,TEM和SEM等对所得银粉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氨水浓度对银粒子粒径具有较大影响,通过调节氨水用量可获得不同尺寸分布的球形银粉(0.2-2.3μm),有望应用于高性能电子浆料的制造.  相似文献   
9.
对由熔铸法制备的CuNiMnFe/30CrMnSi双金属复合材料标准试棒与界面处具有阶梯状的变径试棒进行拉伸试验。测试了CuNiMnFe/30CrMnSi复合材料整体及界面的抗拉强度,表征了断口形貌和界面结合过渡区显微组织。研究结果表明,CuNiMnFe/30CrMnSi双金属复合材料拉伸断裂优先发生在CuNiMnFe合金区域,说明该复合材料中界面结合强度明显高于CuNiMnFe合金强度。CuNiMnFe/30CrMnSi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较高主要是由于在CuNiMnFe合金和30CrMnSi合金熔铸时于界面结合处形成了一种结合过渡层,从而促进了CuNiMnFe合金和30CrMnSi合金的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燃气轮机叶片用镍基高温合金在800℃、850℃和900℃下分别长期时效1000h、3000h和5000h后的组织.结果表明,γ’沉淀相生长动力学遵循LSW熟化理论,长期时效过程中一次碳化物MC主要退化为M23C6型碳化物,且未发现有害相TCP相,表明合金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