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影响林木生长的环境因子入手,采用数学方法,找出了影响各引种栽培区内1-69/55杨生长的主导气象因子和主导土壤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数量化方法编制了I-69/55杨立地指数得分表。根据大量的固定标准地和临时标准地资料,经综合分析,提出了1-69/55杨的适宜造林密度和各项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黑杨派新无性系研究——Ⅰ、苗期测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正>从I-69杨 ×小叶杨派间杂交 F_1中和从I-69杨×欧洲黑杨种间杂交 F_1中分别 初选出 19个和11个无性系。前者h~2_h= 86.0211%,h~2_d= 85. 1068%,h~2_v= 76.4196%; GCV_h= 15.8371%, GCV_d=17.5931%,GCV_v= 41.7448%。后者h~2_h= 86.6561%, h~2_d=96.6488%, h~2_v=88.0213%; GCV_h=17.0832%,GCV_d=18.8078%, GCV_v=42.9045%。说明从中选择优良无性系是可能的。 苗高、地径和材积三个性状之间的遗传、表型和环境相关系数都是极显著的,表明三个性状中任何一个性状均可作为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性状。在前述初选的19个和11个无性系中又分别选择了5个和6个无性系,并估算了它们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对杨树无性系生理特性及高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盐胁迫明显抑制杨树幼苗高生长,其高生长速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和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与此同时,叶片中Cl ̄-、Na ̄+的累积则增加,叶片中游离脯氨酸的累积在胁迫后约2~3d达到峰值,K ̄+累积则在胁迫后约2周迅速增加,两者都是在峰值之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杨树幼苗对Ci ̄-和Na ̄+的吸收并不同步,胁迫后期Na ̄+/Cl ̄-的值逐渐升高,在浓度为0.3%的处理组比值可达1.5.同时,Na ̄+/K ̄+值的升高是Na ̄+吸收增加而K ̄+吸收减少的结果。外源K ̄+、Ca ̄2+对盐胁迫抑制高生长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K+的作用不及Ca2+。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以年遗传增益(△G_t)和期望遗传增益(G_t)为评定尺度,分别讨论了Ⅰ-69杨×小叶杨和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的最佳选择年龄(x_(max)),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早期选择效果的稳定性进行了检验。Ⅰ-69杨×小叶杨F_1无性系的早期选择年龄可早至定植后2年 (包括定植年龄),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早期选择年龄在定植后3年(不包括定植年龄)。在这些年龄对无性系进行的选择能够代表轮伐年龄的选择,并且选择的遗传增益将达到最大。研究结果表明,黑杨派新无性系的早期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自1972年引种黑杨派六个无性系[Populus deltoides Bartr.cv.‘Harvard’(ex.I-63/51),简称63杨,Populus deltoides Bartr.cv.‘Lux’(ex.I-69/55),简称69杨,Populusxeuramericana(Dode)Guinier cv.‘san Martino’(ex.I-72/58),简称72杨;Populusxeuramericana(Dode)Guinier cv.‘I-214’,简称214杨;Populus× euramericana(Dode)Guinier cv.‘I-45/51’,简称45杨,Populus nigra L.cv.‘blane de garonne’,简称加龙杨)以来,在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江西、湖南和湖北等地先后获得成功。这些无性系生长迅速,表现良好。应当及时总结经验,用统一的标准来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黑杨派新无性系研究——Ⅳ.树冠结构与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分别讨论了Ⅰ-69杨×小叶杨和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树冠结构各组成部分与生长的表型和遗传相关;利用通径分析具体剖析这种相关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确立不同F_1无性系的理想冠型;并据此计算生长选择指数,比较各种性状组合的选择效果。利用一个最合理的选择指数式对各无性系的生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通过苗期测定选出的几个优良无性系之所以能保持速生特性,是因为具有较为合理的树冠结构。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分析了Ⅰ-69杨×小叶杨和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干形性状的遗传变异度,结果表明对干形实行直接选择是可行的。为了充分挖掘干形改良的遗传潜力和为多世代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探讨了从树冠结构方面对干形实行间接选择的可能性。遗传相关分析提供了树冠各组成性状与干形的联系情况,通径分析具体剖析了它们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确立各F_1无性系干形改良的理想冠型。在比较不同性状组合的干形选择指数效果基础上,利用一个合理的选择式预测了各F_1无性系的干形。将干形选择效果与生长选择效果进行比较,具体评述了生长与干形同时进行改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美洲黑杨及其引种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杨树是北半球中纬度平原地区广为栽培的树种。目前我国栽培的杨树,多起源于纬度较高的地方,在纬度较低的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平原地区,尚缺少速生优质和抗病的良种资源。 自十九世纪以来,杨树引种栽培广泛开展,尤以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意大利选出了几个南方型美洲黑杨栽培无性系,引起了人们对美洲黑杨这个种和它的栽培无性系的高度重视。除在地中海各国广泛引种外,已逐渐推向南半球和低纬度地区。 1972年我们第一次引种了亲本起源于较低纬度的Ⅰ—63和Ⅰ—69等美洲黑杨栽培无性系,经过几年的多点栽培试验初步证明,适宜于南方栽培,这就为我国杨树栽培向南推移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290块I-69杨标准地调查资料,以密度效应模型为基础,以林分胶合板材产量最大为目标,导出了最佳造林密度模型。通过对模型拟合,采用最佳造林密度模型求得I-69杨胶合板用材林造林密度为小于286株/hm2。立地指数小于等于16m的立地不宜用于营造胶合板用材林。要实现胶合板材培育的基本目标D>26.8cm,林分优势高必须大于28.9m。以选择立地指数大于等于20m的立地为佳。在立地指数18、20、22m条件下,满足I-69杨胶合板用材林培育目标的最短轮伐期分别为11、10、9a;最大造林密度为257、240、236株/hm2。  相似文献   
10.
黑杨派新无性系研究——Ⅵ.苗期年生长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根据群体遗传结构的变异模式,将Ⅰ-69杨×小叶杨和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的年生长进程划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用Logistic曲线模拟各无性系的年生长特点,估测它们日生长速率最大的点和速生期天数。根据速生期对早中后三个时期的覆盖程度,对不同无性系的生长型式作了分析。以正交多项式逼近无性系增长曲线,对组成增长曲线的系数β_0,β_1,β_2检验结果表明:苗高增长曲线的差异在整体及阶段上均是显著的;地径增长曲线仅在阶段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