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不同枸杞样品产地进行鉴别.常规预处理方法和小波变换对红外光谱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对比常用的窗口移动平滑预处理、标准正态变换以及多元散射校正,说明小波变换是一种有效实用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已预处理后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18份枸杞样品聚为主产地和非主产地两大类,取得了较满意的分类效果.这种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聚类分析法被证明是可靠的,可作为枸杞产域鉴别的一种现代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酯类化合物主要是由C、H、O3种元素组成,根据酯类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所构成的骨架结构特点,结合原子电负性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将碳原子与氧原子的电负性之比(0.74)作为碳氧单键之间的距离,将氧原子与碳原子电负性之差的2/3(0.59)作为碳氧双键之间的距离,建立酯类化合物的顶点邻接矩阵和距离矩阵,求顶点邻接矩阵与距离矩阵之积构成的新矩阵M的最大特征值T,以特征值T为基础构建新的拓扑指数H(H=(lnT)^2),结合酯类化合物中含有的碳原予个数Ⅳ,对酯类化合物的沸点进行拓扑学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相关性,回归相关系数达到0.998。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产地栀子中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为基础,利用SPSS13.0对其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不同产地栀子中微量元素间的相关矩阵、特征值以及累计贡献率,筛选出累计贡献率大于82.216%的3个主成分,对不同产地栀子进行综合排名,分析各微量元素在人体的作用与含量的相近性,为不同产地栀子的质量评价提供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4.
醚类有机化合物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根据醚分子中氧原子与碳原子所构成的骨架特点,结合原子电负性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将氧原子与碳原子的电负性之比作为醚类化合物碳氧键之间的距离,建立醚分子的距离矩阵和顶点邻接矩阵,利用两矩阵之积构成的新矩阵的特征值T,结合边邻接矩阵和关联矩阵的特征值B、C,醚类分子支化度P以及醚类分子中含碳原子个数n,对醚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和溶解度进行拓扑学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相关性,回归相关系数都为0.993。  相似文献   
5.
运用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快速鉴别大叶三七的产地.利用红外光谱测定了13个不同产地的大叶三七的红外光谱原始数据,对比标准正态变换、一阶导数校正、多元散射校正等常规预处理方法与小波变换处理的降噪效果,得知小波变换处理能大大降低原始红外光谱中的噪音和一些不需要的信息.利用小波变换后的红外光谱的标准化数据实现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来鉴别大叶三七的产地,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可将13个不同产地大叶三七分为云贵高原、秦岭以南、秦岭以北等3类,即云南昭通(3号)、山西绵山(6号)、云南文山(11号)聚为一大类;陕西太白山(1号)、青海互助(2号)、云南迪庆(4号)、云南大理(5号)、甘肃麦积山(8号)、湖北神农架(9号)、甘肃六盘山(13号)聚为一大类;安徽黄山(7号)、陕西汉中(10号)、四川马边县(12号)样品聚为一大类.实验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可以快速、科学地进行大叶三七的产地鉴别,此法可以为中药材产地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