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1
1.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人本主义视角针对体育院校学生表现出来的生理、心理和思想上的独特性,分析体育院校管理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弱化表现:学生话语权的事实缺失;权力群体的责任划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欠缺。并据此提出该群体在管理中的应有地位,包括:1)始终成为学校管理方针的首要考虑因素;2)参与管理的话语表达途径的扩展;3)成为管理工作中外在因素的完善的中心点,以期对该类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及评价体系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结果是不能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作用,造成厌学。那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教学的双重价值观,改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改革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构建主体性课堂评价体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思想品德课能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习更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