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7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汽车动态系统辨识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汽车转向时动态系统参考模型对于汽车稳定性的控制有重要影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应用网络搜索和交叉验证的方法选择支持向量机参数,并将其应用于汽车转向时的非线性动态系统辨识,取得了良好的辨识效果,建立的参考模型能够较充分地描述汽车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LMI)计了集成车辆前轮主动转向(AFS)与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的底盘鲁棒模型匹配控制器(R-MMC).由于反馈控制变量车身侧偏角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很难测量,还设计了车身侧偏角滑模观测器(SMO).通过在Slalom和μ-split 极限工况下的仿真试验,验证了底盘集成控制器可以显著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主动安全性,且滑模观测器在幅值和相位上都能准确跟踪车身侧偏角实际值.  相似文献   
3.
由于皮肤的隔离作用,使得测量经表皮能量传输系统在体内部分的参数变得非常困难.为此,作者利用一种基于离散动态数学模型的状态估计方法(扩展卡尔曼滤波)来估计经表皮能量传输系统二次侧不易测量的电流与输出电压等变量.该方法的使用可以使人工心脏用经表皮能量传输系统的复杂度大大降低,同时,可靠性也得到很大提高.最后,采用Matlab软件对上述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4.
自适应混合混沌神经网络及其在TSP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了进一步提高混沌神经网络的收敛效果,将T.Kwok和K.A.Smith所总结的内、外两类混沌神经网络相结合,并加入自适应方法,提出了自适应混合混沌神经网络。这种网络可以同时通过线性和非线性两种途径来改变网络能量函数进行搜索,这使得搜索过程具有更为丰富的动力学行为。同时由于自适应方法的引入,保证能量函数的变化在整个搜索过程中对动态方程有较强的作用,从而减少了网络收敛时的迭代步数。仿真研究表明,在求解TSP上,其效果优于随机混沌模拟退火网络。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致连续Hopfield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和不合理解的现象,给出了不一致连续Hopfield网络的能量分析,得到了使网络能量函数上升、下降和不变的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衰减自反馈,提出了求解旅行商问题(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TSP)的新网络.通过仿真证实,该网络可有效地求解TSP问题.  相似文献   
6.
应用支持向量机(SVMs)回归估计方法建立ESP系统的传感器预测模型;将支持向量机模式分类方法应用于传感器的故障分离,用DAGSVM作为残差分类器获得故障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将支持向量机应用于ESP系统的传感器故障诊断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一类迭代学习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性能指标函数的自适应参数优化方法。如果原离散系统是正定的,那么这种具有可调参数的学习算法可以保证误差按几何单调收敛于0,如果系统非正定的,提出了一种反馈调节方法使系统正定。数值仿真表明了所提出算法和条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依据LCL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离散域数学模型,从采样频率与LCL滤波器谐振频率之间的关系入手,讨论了小于、等于以及大于临界采样频率的不同频段内系统的稳定性.深入分析在不同的采样频率下,LCL型并网逆变系统产生不稳定的因素,并指出改造系统特性的方法.引入2种不同的数字滤波器分别与比例谐振(PR)控制器构成复合控制器,分别从系统幅值和相位两方面改造系统特性,使整个并网系统在不同的采样频率下保持稳定.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分析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和增大传输距离,在无线电力传输系统中采用了超颖材料.从负折射率和倏逝波出发,通过公式推导和仿真分析,探讨了超颖材料对倏逝波的增强效应.结果表明:当磁导率为负值时,超颖材料对倏逝波磁场的增强效应可使耦合系数成倍增大;而负的介电常数所引起的电场增强效应对耦合系数的影响较小;在现有无线电波段工作频率和厘米量级的传输距离条件下,负折射效应无法提高耦合系数,即无法提高传输效率,而需要制作工艺相对简单、磁导率为负的单负材料,以达到提高无线电力传输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Buck型交流斩波电压调节器的工作原理和电路结构,建立了该电压调节器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和小信号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输入电压前馈比例控制结合输出电压反馈控制的方法设计了系统控制器。仿真实验表明,所设计的交流斩波电压调节器与传统晶闸管相控调压器相比具有响应速度快,谐波含量小的显著优点;同时在输入电压波动时,输出电压稳定鲁棒性强。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前馈-反馈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