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聚己内酯二元醇(PCL)为结晶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合成硬段含量不同的一系列交联型水分散形状记忆聚氨酯(SMPU).通过FTIR、DSC、XRD、透湿性和形状记忆性能测试等,研究了硬段含量对形状记忆聚氨酯(SMPU)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以及形状记忆聚氨酯在织物涂层上的应用.结果表明:随着硬段含量的提高,聚氨酯的结晶熔融温度升高,结晶度下降,形状回复率先增大再减小.当硬段为28.6%时,形状回复率达到最大为94%.经SMPU处理过的织物随着SMPU硬段含量的增加,透湿量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透湿量增大.形状回复角较未经处理的织物原样有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可聚合乳化剂(含双键的烷基醚硫酸盐,V-20S),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为单体,通过半连续滴加法合成了稳定核-壳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共聚物乳液及共聚物膜表面性能的影响,得出合成共聚物乳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BA/MMA的质量比为2,引发剂过硫酸胺(APS)、V-20S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0.5wt%和2.0wt%.TEM证实了共聚乳液的核-壳结构;当DFHM为总单体的20wt%时,共聚物样品膜经XPS测得表面的氟元素含量可达11.37%,且表面接触角达到91°.  相似文献   
3.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针状纳米羟基磷灰石(HA)的-OH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再接枝不同量的丙交酯(D,LLA),制备了HA-PCL-PLA复合材料.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红外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的结晶度大致相同,且结晶度都不高;而DSC的测试结果表明,HA-PCL-PLA体系中的PCL比纯PCL呈现低的结晶度,PCL的结晶受到了限制,D,LLA的加入阻碍了ε-CL的结晶.PLM测试显示同等温度下PCL球晶大小随着D,LLA质量的增加而增大,D,LLA的接枝可以显著改变PCL的结晶形态.  相似文献   
4.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可反应乳化剂,合成稳定的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的共聚物乳液.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成膜后的共聚物组成和结构,结果显示随着混合单体中含氟丙烯酸酯质量分数的提高,共聚产物中氟含量也提高.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乳胶膜表面含氟量随含氟丙烯酸酯单体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在单体中的质量分数超过20%,其量的继续增加不能引起乳胶膜表面氟含量的明显增大.乳胶膜表面水接触角的测定结果也具有同样的变化规律.含氟侧链在乳胶膜表面的富集,使得含少量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就可提供织物良好的抗水抗油性能.  相似文献   
5.
6.
水热法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HA)并将其分散在己内酯中,以其羟基为引发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引发己内酯开环聚合,制备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NMR、DSC、XRD、PLM以及力学性能试验,探讨纳米粒子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随着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聚己内酯(PCL)聚合度逐渐降低,在较高HA含量时,仍然存在较多的纳米粒子团聚;复合材料中PCL的结晶度基本不随纳米HA含量的变化而变化;HA含量为5wt%时,复合材料的断裂延伸率、抗拉强度以及压缩模量达到最大值;HA含量低于20wt%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随着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水性形状记忆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己内酯二醇(PCL)、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三羟甲基丙烷(TMP)合成水性内交联型形状记忆聚氨酯(WSPU),研究不同分子量的PCL以及亲水扩链剂的存在下,对其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FT-IR、1H-NMR、DSC、形状记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当软硬段质量分数为定值时,PCL分子量的增加使得软段结晶程度增加;当PCL分子量在5 000时,乳液性能稳定,它的形状记忆恢复率已达到95%;但随着软段分子量的增大,导致聚氨酯粒径也随之增大,乳液的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粒子,分别用油酸钠、聚乙二醇对纳米粒子改性.超声下用乙醇分散改性纳米粒子,再与丝素蛋白溶液形成凝胶,制备出丝素蛋白/磁性纳米粒子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仪、透射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产物的铁氧特征吸收峰出现在583 cm-1处,透射电镜显示改性后的纳米粒子较均匀地分布到丝素蛋白溶液中,并表现出较好的磁性.油酸钠较聚乙二醇(PEG)改性Fe3O4纳米粒子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正> 0 前言β-紫罗兰酮是一种重要的花香型香料,同时也是合成我国目前还比较缺乏的维生素A的重要原料。目前,β-紫罗兰酮的合成途径较多,我国较普遍采用的是半合成法,因为半合成法与其它方法相比较,成本较低。半合成法的主要原料是山苍子油或经过提纯的柠檬醛。其过程如下:由柠檬醛在碱性条件下缩合成假性紫罗兰酮;假性紫罗兰酮在酸性条件下,环化成为β-紫罗兰酮,目前普遍采用的半合成法转化率偏低,总收率在43%~45%之间。第一步缩合反应收率在65%~77%。为了进一步降低β-紫罗兰酮的成本,以尽可能提高其总收率,本文介绍采用一种自制的水溶性催化剂,可使山苍子油合成假性紫罗兰酮的收率达到86%。  相似文献   
10.
利用 FT-IR、NMR 对 EVA 的组成、序列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准确度高,分析过程方便、快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