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油脂一步法制脂肪腈工艺中,甘油回收技术。选用适当的低温催化剂,在230℃~280℃,氨气流速1000L/hkg左右,采用分段冷凝回收工艺和回流萃取技术可获得浓度85%以上工业粗甘油,总收率达90%,杂质含量很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本文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入手,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3.
以去离子水和乙二胺作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ZnS晶体,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配比等条件对ZnS晶体晶型转变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手段进行了ZnS晶体物相结构及表征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简单调节反应参数可以实现ZnS晶体由立方闪锌矿到六方钎锌矿的相变;当反应时间大于10h,反应温度高于140℃,去离子水与乙二胺溶剂配比大于1的实验条件下所得样品为纯度较高的六方钎锌矿型ZnS;立方闪锌矿ZnS均为直径约3μm的单分散微球体,而六方钎锌矿ZnS是由许多纳米纤维缠绕而成的大小不一的球形颗粒。  相似文献   
4.
内燃机的高强化发展导致壁面温度上升,燃油撞壁现象难以避免.燃油喷雾撞击高温壁面对混合气形成有重大作用,进而影响燃烧过程和碳烟排放.文中利用背光法在流动式定容燃烧弹上对柴油喷雾撞击高温壁面的形态特征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喷油压力、背景压力和壁面温度对近壁面喷雾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油压力越大,壁面漩涡出现时刻越早,且对铺展半径和卷吸高度的增大起明显的促进作用.背景压力越大,撞壁时刻延迟,铺展半径和卷吸高度下降,背压对铺展半径的影响超过对卷吸高度的影响.壁面温度越高,漩涡出现时刻越早,撞壁油束的铺展半径和卷吸高度越大,但当壁温达到莱顿弗罗斯特温度时,壁面传热模式改变,铺展半径和卷吸高度发生突降.针对所引入的综合影响系数,研究表明喷油压力的变化对卷吸高度的综合影响系数最大,最后文中基于研究规律拟合了结合壁面温度的铺展半径和卷吸高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5.
国内色谱法研究人体内脂肪酸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国内色谱法研究人体内脂肪酸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包括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对脂肪酸测定结果与人的营养和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大缸径船用多点喷射稀薄燃烧天然气发动机在中低负荷下的缸内火焰传播速度及燃烧效率,进而优化发动机燃烧和排放,以喷气策略为切入点,采用台架试验与仿真两种方法,分别研究喷气方向与位置、喷气压力以及喷气时刻对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气方向与进气气流垂直可以增强扰动作用,喷气位置距气门远可以增加燃气射流在进气道中行进的距离,进而增加进气混合的均匀性,使浓混合气分布靠近火花塞,燃烧及排放明显改善;喷气压力采用较高的736.63 kPa时可以增加喷射动能,提高缸内湍流强度、进气混合均匀性同时适应缸内大尺度掺混,使燃烧和排放更优;随着喷气时刻的推迟,在点火时,缸内混合气形成明显的分层现象,混合气浓度自上而下逐渐降低,火花塞附近浓混合气利于火核发展,火焰传播速度加快,燃气燃烧效率提高。该文结果为实现大缸径船用天然气发动机高效清洁燃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们曾经研究过针刺穴位对人头顶诱发电位的影响,然而应用普通脑电图仪,只能在30~49%的人头上记录到可测的诱发电位,并且即使在诱发电位波幅较大的个体上,由于每次刺激引起的诱发电位有变异,也只能粗略地测定其慢成分中 N-P 波的峰峰值,而无法测定早成分的变化.自采用电子计算机迭加平均技术后,就有可能将它的各种成分作更深入的观察和分析.本工作就是用迭加平均法,观察和记录人脑体感诱发电位,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针刺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单十二烷基磷酸酯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聚磷酸和五氧化二磷相结合作为磷酸化试剂和十二醇反应合成单十二烷基磷酸酯,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物质的量比、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在磷酸化试剂和十二醇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5 h,多聚磷酸和五氧化二磷加入的摩尔比1∶1,多聚磷酸的质量分数110%(以磷酸计)等工艺条件下,单烷基磷酸酯质量分数为78.77%,双烷基磷酸酯质量分数为14.02%,磷酸质量分数为3.34%,十二醇的转化率为98.67%.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桐油、松节油等植物油为原料进行预聚,复配制备木蜡油。产品采用红外光谱,金相显微镜等研究手段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物质基团的变化和反应的温度有关;耐化学介质性能较好;采用桐油与其它预聚原料的混合物的比例为:1∶1、2∶1、3∶1质量之比反应得到的产物,在添加0.5%环烷酸钴的作用下表干时间缩短到4h-5h。  相似文献   
10.
硬质合金模压工艺成型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硬质合金生产中主要使用的几种成型剂:橡胶成型剂、石蜡成型剂、PEG、SBS高分子成型剂等。具体阐明了各种成型剂的不同性能,硬质合金生产对成型剂的具体要求和目前国内外成型剂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未来国内外硬质合金成型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