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双蒸发器冷藏车制冷系统应用R404A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布参数法,对双蒸发器冷藏车制冷系统的空调侧和冷藏侧蒸发器建立了数字模型,开对新型混合制冷剂R404A在空调和冷藏2种工况下的换热和流动情况与R22和R134a进行了模拟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空调和冷藏工况范围内,R404A在两蒸发器中的换热量仅略小于R134a而明显高于R22,制冷剂侧压降虽然大于R22,但却比R134a小很多.在双蒸发器冷藏车制冷系统中,R404A表现出换热性能好、压降小的特点,兼有了R134a和R22的优点,并能够适用于比R134a更低的冷藏温度。  相似文献   
2.
冷藏陈列柜风幕卷吸特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数值方法分别对不同射流速度分布(均匀分布、2种线性分布和抛物型分布)的垂直冷风幕的卷吸特性进行了研究,对体积卷吸率、温度分布及热卷吸系数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速度分布对风幕的卷吸特性有着重要影响,内侧较大的线性速度分布是其中性能最优的,对外部空气的卷吸量最小,对柜内空气的卷吸量最大.因此,在保证柜内温度的前提下,通过在出风口设置合适的整流装置,使外侧速度尽可能减小,可以显著降低对外界空气的卷吸,从而减小冷藏陈列柜的热负荷.  相似文献   
3.
立式冷藏陈列柜内部结构对冷风幕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立式冷藏陈列柜内部结构对冷风幕流动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表征搁板位置的几何参数Dv和Dh对温度分布、速度分布与热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搁板的位置和尺寸对于风幕流动和柜内温度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搁板的存在有助于提高风幕流动的稳定性,可使保证风幕稳定的Richardson数范围拓宽;Dv对柜内温度分布影响较大,相邻各层搁板之间的温差沿风幕流动方向逐渐增大,且随着H/Dv增大,柜内温度分布均匀程度增强,但柜内平均温度差异较小;Dh则对风幕流动轨迹和空气卷吸量影响显著,因此对热负荷有较大影响,但对柜内温度分布影响很小.将Dh/60控制在0~0.5范围内可以降低热负荷,从而改善风幕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单回路不同布置形式的风冷冷凝器的模拟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种单回路风冷冷凝器采用分布参数稳态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着重研究了不同的回路布置形式对换热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冷凝器在迎面风速相同时具有较小的制冷剂流量,以及在制冷剂流量相同时具有较大的迎面风速这两种情况下,由于换热比较充分,不同的回路布置形式对换热量有较大的影响;在换热不充分时,采用不同的回路布置形式换热量差异并不大;在其他情况相同时,采用逆流布置的换热量约比顺流布置高3%~4%.计算结果与前人的实验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说明采用该计算模型便于比较多种不同的回路布置形式对冷凝器性能的影响.该计算模型可用于冷凝器回路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强制对流翅片管式换热器结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恒流条件下的强制对流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结霜模型,并用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将结霜模型和风机性能曲线联合起来考虑,在更加切合实际的情况下,模拟了换热器在结霜工况下的热力性能.研究发现,换热器结霜引起了翅片效率、空气流通率及翅片性能的显著降低,同时还伴随着空气侧压力降上升.讨论了改变风机类型、翅片间距以及翅片厚度在内的几种设计参数对结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喷射提高跨临界二氧化碳系统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建立了跨临界二氧化碳蒸气压缩/喷射制冷循环中喷射器的数学模型,讨论了系统稳定运行时的蒸发温度、气体冷却器内压力及其出口温度、过热度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工作流流量同扩压段出口蒸气流量相等时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同时,升高蒸发温度能提高系统性能,但蒸气压缩/喷射循环相对简单循环性能系数的提高程度变小;气体冷却器内压力存在最优值,但降低压力能够增大系统性能的改善程度;升高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会降低系统性能,但蒸气压缩/喷射循环相对简单循环性能系数的提高程度将先增大,然后迅速减小.与上述因素相比,过热度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
客车空调气流组织的改进及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客车空调回风系统进行了改进,首次提出将回风口由中间一个改为前后2个,并用κ-ε两方程紊流模型和壁面函数法建立了相关的气流组织计算模型,对改进前后车内的温度分布情况作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回风系统使车内的气流组织以及温度分布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前后两端的温度显著下降(约降低2K),中部温度略有上升;在送风温度同为289.15K时,车内平均温度较改进前降低约0.5K,且乘客头部与足部区域之间的温差较改进前也有所降低.因此,对于改进前后同样的车内温度,改进后可以提高送风温度,从而降低系统能耗,还能够满足更大区域内乘客的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节流机构对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逆循环除霜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不同节流机构对逆循环除霜时间的影响.用一根外径为22mm的旁通铜管及热力膨胀阀分别作为除霜时的节流机构,在一台名义制热量为55kW的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旁通铜管系统比热力膨胀阀系统的除霜时间缩短1.5min,其中融霜时间缩短1.3min,排水时间缩短0.2min;在融霜阶段开始的一分多种和整个排水阶段,风冷换热器出口即节流机构进口的制冷剂为过热气体或者两相状态,气相的存在位节流机构的流量增加缓慢;旁通铜管系统比热力膨胀阀系统的流通面积大,所以除霜时间短.  相似文献   
9.
基于作者以前研究得到的三元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417A在水平光滑管和2种不同几何参数的内螺纹管中流动沸腾换热的实验结果,应用R417A在光滑管内的实验数据对Kattan模型进行修正,并通过在修正-Kattan模型中引入强化因子,发展了一个混合制冷剂在微肋管内流动沸腾的换热关系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该关系式能很好地预测混合制冷剂在不同的内螺纹管中流动沸腾时的换热系数,当干度小于80%时,预测偏差基本集中在±30%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