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6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亚热带北缘杉木材积与生物量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传统林业中,材积在生产实践和木材交易中是一个被广泛采用的指标.现行的森林资源清查主体是材积资源清查。然而,随着人类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深入研究,以树干体积作为度量单位的材积指标其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因此1979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人与生物圈"委员会率先进行了以生物量作为指标的森林生物量资源清查。生物量通常指单位面积上某特定成分现有的有机物质数量,其最大特点是以重量或能量作为度量单位。但生物量测定劳动量大、费工费时,因此推广以生物量为指标的森林生物量资源清查尽管是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  相似文献   
2.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长岭岗国营林场调查了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24块标准地,并测定了单株平均木的各器官生物量,结果表明:应用W=a(D^2H)^b模型来估测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其相关程度达显著水平;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林木各器官的生物量随年龄变化符合理查德(Richards)生长方程;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林木生物量年平均生长量在26a时达到顶峰;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24a时达293.40t/hm^2,生产力为20.78t/(hm^2.a).  相似文献   
3.
洪家河流域天然植物群落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洪家河流域天然植物群落主林层优势种重要值、生活型谱以及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天然植物群落可划分为5个植被类型和17个典型群系,其群落结构复杂,生活型谱以乔、灌木为主体,为典型地带性顶极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随海拔高度、乔灌木层以及植被类型呈现规律性变化,其多样性变动主要是由人为干扰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对杜仲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对土壤各营养元素的富集能力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显示,各元素在杜仲各器官中的含量均有差异,杜仲林系统与土壤系统中各元素含量差异基本一致。但它们的富集能力与土壤各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对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中的观赏植物交让木种群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让木种群年龄结构呈正金字塔型,是典型的增长型种群;其种群个体主要分布在群落9 m以下的垂直空间范围;在海拔梯度上,由于群落发育程度和生境条件的差异,在1 400~1 500 m梯度范围内,种群个体分布数量最多;其种群个体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模式;生命表分析显示,交让木种群DBH1径级幼苗位于群落最下层空间,与其它种群个体幼苗竞争资源和空间的优势不明显,生存能力较弱,期望寿命不高,该种群存活曲线为"Ⅱ型"存活曲线,其存活率在各生活史阶段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6.
不同海拔梯度上地膜覆盖和不同肥力水平对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海拔梯度上地膜覆盖和不同肥力水平的马铃薯物候期、农艺性状(出苗率、苗高、开花率)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使马铃薯在低、中、高山地区较未覆膜分别提前5、8和10 d成熟;不同海拔梯度比较,随海拔升高各物候期推迟,中山、高山地区分别比低山地区成熟时间推迟3和12 d.在低、中和高山区对马铃薯出苗率促进作用分别为15.6%、27.9%和66.7%,对苗高增长的促进作用分别为4.8、5.0和5.2 cm,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马铃薯营养生长,延迟进入生殖生长的开花阶段;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最理想的是中山地区,平均增产1 369.5 kg/hm~2,高山地区平均增产850.5 kg/hm~2,而低山地区不理想.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出苗率和苗高的影响不显著;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明显,低山和中山地区中肥水平产量最高,而高山地区高肥水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摸清厚朴藤壶蚧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并寻找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采用标准株观察法和室内饲养法,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主要天敌的控害效果.采用标准地法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藤壶蚧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藤壶蚧在恩施1 a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主要天敌昆虫为寄生蜂类,该类寄生性天敌对藤壶蚧的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藤壶蚧的发生量与林分构成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厚朴与其它林木混交栽培的有虫株率远低于纯林、林作套种和林药套种等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沿海拔梯度设置的12个样地的调查资料,分析星斗山花板溪流域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有样地中DBH≥1 cm的木本植物共82种995株,隶属于36科63属,其中常绿树种33种449株,落叶树种49种546株,针叶树种仅5种57株.随着海拔升高,植被型由温性针阔叶混交林过渡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5个α多样性指数均在海拔1000~1200m范围达最大值,随后整体随海拔升高逐渐下降.β多样性指数沿海拔上升整体呈下降趋势,各群落的物种组成沿环境梯度的替代速率逐渐降低.各海拔梯度间的Jaccard群落相似性均呈中度不相似或极不相似.  相似文献   
9.
木林子天然次生林典型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尺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种多度分布格局作为研究群落结构的基本格局,是理解群落性质的重要基础.为分析物种多度格局对取样面积的响应,探讨多度格局的形成机制,本研究以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群落——川陕鹅耳枥+青冈-水马桑(Carpinus fargesiana+Cyclobalanopsis glauca-Weigela japonica)群落15个20 m×20 m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背景,采用累积经验分布函数描述6个取样尺度(10 m×10 m,20 m×20 m,30 m×30 m,40 m×40 m,50 m×50 m,60 m×60 m)物种多度分布的空间变异性,进而用断棍模型拟合物种多度分布曲线,并基于χ2检验和AIC值检验模型拟合效果.结果表明:(1)6个尺度下物种的多度分布较为均匀,且群落中稀有种和常见种的比例相对稳定.(2)断棍模型在各个尺度下均可以被接受,且在越小的尺度上拟合效果越好.(3)生态位理论在小尺度上能较好的解释断棍模型与实际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标准地法对鄂西南山区杜仲叶部病害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发生于鄂西南山区的杜仲叶部病害主要有杜仲斑点病(Pyllosticta theaefoliaHara)、杜仲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desPenz.)、杜仲褐斑病(Cercospora.sp)和杜仲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四种主要病害。病害侵入期和潜育期在4月上、中旬,在低海拔地区4月中、下旬表现出症状,5月中、下旬高温多雨季节为发病高峰期。病害的发生程度与经营水平呈负相关性。在密度大,郁闭度大,高温多雨季节、低海拔、寄主中下部,以及对病原有利的环境发病严重;在密度小、郁闭度小、干旱少雨季节,高海拔地区,寄主上部,对病原不利的环境发病轻。病害与坡向、地位、坡度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