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5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ConA刺激下小鼠T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以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染色,建立了在多克隆刺激剂刀豆蛋白A(ConA)刺激下评价小鼠T细胞增殖的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在不同剂量、不同时间对T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应用CellQuest和SPSS10.0 forW indows软件分析增殖细胞各代所占比例和增殖指数(PI)。结果: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染色分析显示,随着SB203580浓度从0.5μmol/L逐渐增至15.0μmol/L,T细胞增殖逐渐减弱,以15.0μmol/L SB203580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呈剂量依赖关系(r=-0.97,P<0.01);SB203580浓度增加至20.0μmol/L时,细胞大量死亡。选用SB203580最佳浓度(15.0μmol/L),随时间从24 h至72 h递增,SB203580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以72 h抑制作用最为明显,84~96 h后,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结论:p38 MAPK在ConA刺激的T细胞增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桑色素对小鼠T细胞增殖、周期和巨噬细胞分泌NO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桑色素(morin)对小鼠T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腹腔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的影响.方法:以佛波醇酯(phorbol 12,13-dibutyrate,PDB)和离子霉素(ionomycin,Ion)联合刺激淋巴结来源的小鼠T淋巴细胞,再以不同终浓度的morin与上述细胞共培养,利用流式细胞术(FCM),以羧基荧光素双醋酸盐琥珀酰脂(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e ester,CFDA-SE)染色检测T细胞的增殖;以碘化丙锭(propidiumiodide,PI)染色分析T细胞的细胞周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与不同浓度morin共培养,以Griess反应检测上清液中的NO含量.结果:CFDA-SE染色分析显示,PDB Ion组的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为1.70±0.05,各浓度的morin对PDB Ion刺激的T细胞增殖,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以100 μmol/L的morin抑制作用最明显,PI为1.03±0.01(P<0.01).细胞周期的分析结果表明,morin组中处于S期的细胞比率较高,与PDB Ion组相比有明显差异.Griess反应检测NO含量的结果显示,各浓度组的morin均抑制LPS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100 μmol/L的morin可将LPS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为(12.89±0.11)μmol/L降低为(7.25±0.05)μmol/L,抑制作用最强.结论:Morin可显著抑制PDB Ion刺激的T细胞增殖;其对增殖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S期的细胞的阻滞;对LPS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的NO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宿主的免疫和遗传因素对接触HIV后的结果和其后HIV病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HIV主要是靠gp120与靶结构的CD4分子结合而进入细胞内的,而病毒与靶细胞膜的融合是通过gp120与共受体CCR5(趋化因子受体)结合来完成的。现已证明,32bp缺失的突变CCR5基因(CCR5-△32)不但影响宿主对HIV感染的第三性而且还影响HIV感染个体的疾病进展。突变CCR纯合子显示出对HIV感染的完全性保护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分离制备小鼠淋巴细胞;CCK-8法检测脱水淫羊藿素(AHI)、淫羊藿素(ICA)对淋巴细胞的毒性;流式细胞术(FCM)结合双色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AHI、ICA对con A刺激T淋巴细胞早期活化标志CD69,中期活化标志CD25的表达情况;利用活性染料CFSE,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AHI、ICA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AHI、ICA对T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实时分析AHI、ICA对T淋巴细胞钙离子内流的影响;使用流式蛋白定量检测技术(CBA)检测AHI、ICA对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AHI与ICA对活化的小鼠T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特别是ICA,能明显抑制经con A刺激的T淋巴细胞早中期活化、增殖、钙离子内流,并阻滞细胞周期在G0/G1期,以及分泌IL-6、IL-10、IFN-γ、TNF和IL-12p70细胞因子;ICA比AHI对活化的小鼠T淋巴细胞具有更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凋亡细胞线粒体膜电势与物理参数变化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放线菌酮(CHX)诱导HL-60细胞凋亡模型,探讨线粒体膜电势与细胞物理参数的变化.方法:建立CHX诱导HL-60细胞凋亡模型.于6和18 h时点,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和晚期凋亡细胞及坏死细胞比率;利用JC-1染色流式细胞术,通过对对照组和CHX组FL1/FL2散点图上具有不同荧光强度的细胞群划分为R2,R3,R4 3个细胞群,并分别对这些细胞群在FSC/SSC二维散点图上进行反向设门,分析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电势变化与细胞物理参数间的关系.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结构改变.结果:CHX可引起HL-60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CHX组R2和R3细胞群物理参数为FSC和SSC均显著增高,但线粒体膜电势无显著性差异,P>0.05;R4细胞群则为FSC降低,SSC增高,P<0.05,且线粒体膜电势降低.CHX可诱导HL-60细胞体积变小,皱缩,并出现凋亡特征,如核固缩形成新月体和质膜"出芽"现象.结论:流式细胞仪FSC/SSC图可视为细胞指纹图谱.本模型中线粒体膜电势降低的细胞变小,且颗粒程度增加,可能与细胞凋亡过程中的结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芹菜素(Apigenin,AP)对RAW264.7细胞增殖、分泌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和吞噬功能的影响,首先培养RAW264.7细胞至细胞对数生长期,然后MTT法检测不同浓度(25、50、100、150和200μmol/L)的A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再用Griess试剂盒检测上述浓度AP对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分泌NO的影响,并用荧光微球检测其吞噬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25-200 μmol/LAP显著抑制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的增殖,并明显抑制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分泌NO,同时明显抑制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的吞噬功能(P<0.01),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AP显著抑制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增殖、分泌NO和吞噬功能,故有望通过进一步研究将其开发成为免疫调节药物.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米诺环素(MNC)对小鼠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和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我们通过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以佛波醇酯(PDB)刺激,用不同终浓度的MNC与淋巴细胞共培养,荧光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早期和中期活化抗原CD69与CD25的表达;以CFSE染色,加入多克隆刺激剂佛波醇酯(PDB)和离子霉素(Ion)进行刺激,以流式细胞仪分析MN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荧光抗体染色显示MNC能显著抑制PDB诱导的T细胞CD69和CD25的表达;CFSE染色结果显示,MNC对佛波醇酯(PDB)和离子霉素(Ion)诱导48 h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从而我们认为MNC对小鼠淋巴细胞的体外活化和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独立于其抗菌活性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CBA)在细胞因子检测中的应用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不同亚型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BD CBA Flex Set IL-6、IL-10、TNF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样本中3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AL患者IL-6、IL-10和TN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IL-10和TNF水平较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有显著性提高(P<0.05).在ANLL亚型中,Ml型IL-6水平最高.结论:CBA法能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细胞因子;AL血清中IL-6、IL-10和TNF水平升高,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近场光学和单分子操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光镊(OPTICAL TWEEZERS)等相关技术的原理。这些技术突破了传统显微镜的衍射极限对分辨率的限制,可以对单个分子进行探测和操纵,因此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材料学以及微电子学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