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前言罗伯逊易位是牛科核型进化的主要机制,而其结构变化,如:倒位、相互和串联易位等情况则较少见。除了罗伯逊易位外、麂属(Muntiacus)内出现的多次串联融合可能是小麂(M.reevesi)46条端着丝粒染色体演变为赤鹿(M.muntjak)6—7条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的原因。迄今为止,仅在牛科的库多羚羊(Tragelaphus Strepsiceros L.)  相似文献   
2.
以精巢细胞染色体空气干燥标本制备技术,研究两种寄生吸虫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结果表明:片形吸虫体细胞染色体,2n=20,包括三对中着丝点、一对亚中着丝点、五对亚端着丝点、一对端着丝点染色体,这和前人报道的片形吸虫染色体形态有些差异。另外,群体中有65.3%的虫体细胞染色体为三倍体,3n=30。观察片形吸虫的配子形成,发现二倍体个体细胞减数分裂能正常进行,形成单倍体配子;三倍体个体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也没有配子形成,推测二倍体虫体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繁殖,而三倍体虫体的生殖方式为孤雌生殖。并认为我国存在的两种片形吸虫:大片吸虫和肝片吸虫,有三倍体和二倍体两种,分别行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相似文献   
3.
近二十年来,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诱发染色体畸变日益受到国际上多学科学者的广泛重视,作了很多工作。研究环境因素对家畜染色体畸变的关系,对于家畜品种的繁殖、改良和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国内有关家畜染色体畸变的研究尚不多。结核病与染色体畸变的关系未见报告。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白兔、德国合成白兔和巨形白兔的Ag—NOR进行了研究,并收集了其它7个兔品种(比利时、德系安哥拉、加尼福尼亚、新西兰、青紫蓝、日本大耳白和哈尔滨本地白兔)的Ag—NOR资料,根据Ag—NOR频率计算遗传距离,采用最短距离法聚类。结果表明:欧洲兔品种(比利时、安哥拉、加尼福尼亚、新西兰和青紫蓝)的血缘关系很近,聚为一类(D=0.127);中国白兔、哈尔滨本地兔和德国巨形兔聚为另一类(D=0.129);大耳白介于中国兔与欧洲兔之间;合成兔自成一类。中国兔与欧洲兔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较远,中国家兔可能起源于中国。  相似文献   
5.
用快速银染法对几种家牛(四川黄牛 X_1、雷琼牛 X_2、辛地红牛 X_3、西门达尔牛X_4、成都黑白花牛 X_5)银染组成区(Ag-NOR)的数目、分布、定位进行了研究,并用生物数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X~2独立性检验和遗传距离分析,揭示了四川黄牛和雷琼牛、辛地红牛之间相似的遗传关系和与成都黑白花牛及西门达尔牛之间差异极显著的遗传关系,从而深化了对四川黄牛遗传本质的认识并提供了对分类位置确认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川西黄牛,西门达尔牛,黑白花奶牛及雷琼牛进行了血液蛋白多态性的检测,得出了Hb(血红蛋白),Tf(运铁蛋白)在各类群牛中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通过卡方检验,计算各类群间的标准遗传距离,并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本文所采用的λ=0.837则川西牛与雷琼牛归为一类,黑白花奶牛与西门达尔牛归为一类。且川西牛与雷琼牛的Hb和Tf基因和基因型频率都具瘤牛特点。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解剖学、组织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并结合外部形态学观察,在国内首次发现了具双侧卵睾体的 XX/XY 嵌合体真两性畸形间性无角山羊。病羊幼体表型雌性、具雌性外阴,随个体长大阴蒂延长、具阴茎海绵体,远端膨大突出于阴门之外,并逐渐出现父本毛色和头形。剖检发现该羊具双侧卵睾体,有雌雄两性生殖器,子宫体、子宫角、阴道均存在,但明显退化,附睾及精囊腺发达。组织学检查,卵睾体中间椭园球状部分为睾丸组织,包围睾丸组织的肾形结构为卵巢组织,有大量卵泡存在。涂片检查睾丸组织中有精原细胞存在,未见精子发生。卵巢中有不同大小的初级卵母细胞。血液染色体检查2n=60,为 XX/XY 嵌合细胞群,XX 型占66.3%,XY型占33.7%。本文讨论了山羊间性形成原因、间性与角的关系以及间性的遗传基础与表型的关系等,为山羊间性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仅分布于我国的喜马拉亚山脉、西南和华南地区及越南北部。雄麝分泌的麝香是名贵的中药。1980年林麝被我国和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列为珍稀濒危保护动物。有关麝细胞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尚少。为探讨其组型的组成及其与分类、系统演化间的关系;我们对林麝的染色体组型和银染核仁组织者进行了分析。材料和方法林麝(雌、雄各一头)来自四川阿坝州米亚罗养麝场。颈静脉抽血,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RPMI1640 4毫升、小牛血清1毫升、PHA(盐水法提取)0.2毫升、肝素(500单位/毫升)0.2毫升、加麝静脉血0.3毫升,培养72小时后空气干燥制片,染  相似文献   
9.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气干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川西11个县的地方黄牛抽样进行染色体核型及带型研究并与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牛、秦川牛等普通牛(Bos tautus)的核型比较,结果表明:川西地方黄牛在遗传基础上和瘤牛(Bos indicus)基本一致而和普通牛存在显著差异:川西地方黄牛y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Acroccntric)普通牛y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ubmetacentric);核糖体基因的位置和数目三种牛之间也不相同;外部形态观察结果川西牛具有瘤牛的三种瘤峰、较发达的垂皮和体格特征,在生物学特性方面具有瘤牛的耐热、耐粗饲、抗湿、抗蜱等特点,根据上述细胞遗传学证据、结合形态学、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认为:川西地方黄牛属Bos属瘤牛种(Bos indicus),对川西瘤牛的发生及演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藏山羊血液蛋白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80只藏山羊7种血液蛋白的多态性。藏山羊Hb、HLb、LDH、Am及Es未表现出多态性,而Tf和AKP表现出多态性,但变异频率很低0.882Tf~A、0.118Tf~B、0.156AKP~f、0.844AKP~o)。藏山羊平均基因杂合度为0.094。藏山羊与萨能、土根堡、安哥拉、波叶尔、南非土种、德国有色山羊和Granada山羊之间的遗传距离都非常小,在D=0.0026处聚为一类,表明它们可能有共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