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的人类学家,不管是投师于国外或国内,至今为止,几乎不能使他们的发现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人类学有用处。中国人类学的问题不是不够地方性,而是太地方性了。中国人类学当前所需要的是经过一个时期的本土化发展,然而再走出来,参与世界性对话。  相似文献   
2.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的基本功和基本方法。田野调查的生存策略主要有 :必须精心策划调查提纲 ,必须细心选择好调查点 ,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当地政府 ,必须深入到当地群众中交朋友 ,必须抓紧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3.
六甲人分布于广西贵州和湖南三省交界处,被识别为一支特殊的汉族支系,但其来源不清。利用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非重组区的基因型分型分析,发现六甲人与长江中下游的汉族相符,与福建汉族最近,而与相邻的侗、壮、布依、苗、瑶等族差异很大。确证六甲人的来源还有待于遗传学分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湘桂黔交界处的草苗是苗族的一个特殊支系,具有汉族、苗族和侗族的风俗,操侗语,是国内民族融合最复杂的群体之一,对民族理论和群体遗传学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广西融水草苗的三类指标.对草苗研究了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单倍型,发现其与汉族基本一致,而与侗傣群体和苗瑶群体不同.列出了草苗的体质特征,发现其面貌特征接近侗傣群体.对草苗的肤纹分析又发现其最接近苗瑶群体.这说明草苗的父系祖先应该来自汉族;而母系成分最早一段时期可能来自苗族,使其心理上认同为苗族;后来由于处于侗族的优势分布区中,不断与侗族交流,又吸收了侗族的遗传结构并接受了侗语.草苗的复杂遗传结构说明中国的民族交流是频繁的,研究民族源流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六甲人是居住于三江的一支比较特殊的族群 ,历史久远 ,主要从事农业 ,民间信仰突出 ,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节日和风俗 ,马湾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