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77篇
  免费   780篇
  国内免费   1336篇
系统科学   1095篇
丛书文集   1419篇
教育与普及   38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80篇
现状及发展   13659篇
研究方法   1392篇
综合类   35189篇
自然研究   375篇
  2021年   489篇
  2015年   719篇
  2014年   923篇
  2013年   971篇
  2012年   1311篇
  2011年   1828篇
  2010年   1096篇
  2009年   1109篇
  2008年   1717篇
  2007年   1648篇
  2006年   1533篇
  2005年   1496篇
  2004年   1164篇
  2003年   1242篇
  2002年   1575篇
  2001年   1987篇
  2000年   1627篇
  1999年   1473篇
  1998年   696篇
  1997年   615篇
  1996年   600篇
  1995年   579篇
  1994年   490篇
  1993年   461篇
  1992年   879篇
  1991年   781篇
  1990年   771篇
  1989年   723篇
  1988年   687篇
  1987年   640篇
  1986年   570篇
  1985年   623篇
  1984年   500篇
  1980年   452篇
  1979年   971篇
  1978年   856篇
  1977年   846篇
  1976年   581篇
  1975年   631篇
  1974年   932篇
  1973年   785篇
  1972年   806篇
  1971年   1019篇
  1970年   1341篇
  1969年   1007篇
  1968年   946篇
  1967年   991篇
  1966年   830篇
  1965年   611篇
  1958年   5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寻找团簇Co3FeP的稳定性、结构和内部作用力等规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l2dz的量化水平下对团簇Co3FeP进行理论计算,得到5种优化构型,并从化学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的角度对其异构化反应中的反应物、过渡态和生成物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构型均为C1对称且构型的空间结构对其熵值有影响;构型的稳定性主要由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所决定,并且在常温常压下构型1(3)、2(3)和3(3)可以稳定存在,是大部分异构化反应的最终产物。因此,在实际材料的开发中,不仅需要注意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之间的作用力以确保构型的稳定性,还应首先考虑对稳定构型1(3)、2(3)和3(3)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对从含噪原始信号中提取位置以及速度信息,经典跟踪微分器存在不能很好兼顾相位滞后和噪声放大问题、参数多,调试复杂等不足.在跟踪微分器等效线性分析基础上,提出复合形式跟踪微分器,用于电容式位移传感器位置信号跟踪以及速度信号估计,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以及实验平台测试,结果表明:在跟踪频率1 Hz、幅值1含噪声正弦信号中,复合跟踪微分器能光滑逼近原始位置信号,且能有效进行速度估计,相较于经典跟踪微分器,复合跟踪微分器跟踪相位滞后小0.03 rad,能更好兼顾跟踪信号相位滞后及速度信号噪声放大.  相似文献   
3.
D-S证据理论可应用于多源数据融合领域,但在处理高度冲突的证据时,可能会出现反直觉的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差异信息量的概念及融合方法.首先,通过信息熵表明证据的相对重要性,采用散度获取证据可信度.然后利用证据可信度优化证据差异度以得到差异信息量,经过计算获取数据的最终权重,并将其作为D-S证据理论中的基本概率分配进行决策.在处理冲突证据、一致证据及不同数量证据等方面的数据融合问题时与其他方法对比,所提方法收敛更快,准确度更高.故障诊断的应用实例表明,所提方法的不确定性更小,优于现存的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4.
将被试得分、理想反应距离和被试得分异常原理相结合,并加入属性计分下的被试得分特性,开发了用于多级评分情境下属性计分曼哈顿距离法(SA-MD),在不同条件下验证了SA-MD的稳定性和适宜性.通过模拟研究和实证研究表明:(i)从逻辑推导出SA-MD用于多级评分情境下Q矩阵修正更合理;(ii)在多种条件中,SA-MD 均有较优的修正效果,适用范围更广,稳定性更高;(iii)当小样本测验进行Q矩阵修正时,使用SA-MD方法可获得更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6.
随着SAR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SAR图像覆盖的地域范围与成像精度也在迅速增长,这对SAR图像拼接工作的实时性提出了挑战;文章对SAR图像序列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采用基于分割的完全二叉树模型进行SAR图像的并行拼接,并使用MPI点对点通信方式对之进行了不同数量机群规模下的实现;对比实验证明,基于该方法的并行拼接工作比传统并行拼接方法在降低拼接时耗上更加有效,且并行拼接后的完整图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Archive for History of Exact Sciences - We show that Dedekind, in his proof of the principle of definition by mathematical recursion, used implicitly both the concept of an inductive cone from an...  相似文献   
8.
基于小波分析方法,通过对7种小波函数在误差控制和阈值方法选取上的对比,参考信噪比及均方误差等计算结果,选取了较为合理的Rigrsure阈值分析方法和sym5小波函数作为地面大气电场信号的去噪处理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较好地对电场信号波形平滑处理,降低电场波形中噪声信号的叠加度,还可保留闪电引起的电场的快速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差分计算方法实现了对闪电信号的自动识别,引入了总闪电频数误差及分时段闪电频数与人工分析结果的相关系数等2个参考量来选取差分计算方法中电场差分阈值,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闪电频数和极性等有关信息的提取.  相似文献   
9.
10.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 signalling is mediated through transactivation-independent signalling pathways or the transactivation of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and the recently reported activation of the serine/threonine kinase receptors, most notably the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receptor family. Since the original observation of GPCR transactivation of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there has been considerable work on the mechanism of transactivation and several pathways are prominent. These pathways include the “triple membrane bypass” pathway and the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The recent recognition of GPCR transactivation of serine/threonine kinase receptors enormously broadens the GPCR signalling paradigm. It may be predicted that the transactivation of serine/threonine kinase receptors would have mechanistic similarities with transactivation of tyrosine kinase pathways; however, initial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se two transactivation pathways are mechanistically distinct. Important questions ar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yrosine and serine/threonine transactivation pathways, the contribution of transactivation to overall GPCR signalling, mechanisms of transactivation and the range of cell types in which this phenomenon occurs. The ultimate significance of transactivation-dependent signalling remains to be defined but it appears to be prominent and if so will represent a new cell signalling fronti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