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7篇
系统科学   8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40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双曲面齿轮副台架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准双曲面齿轮副啮合接触迹走向与齿轮副运转性能的关系,以稳定运转油温和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为评价参数,采用定量对比试验研究方法,在机械封闭式齿轮传动实验台上进行了不同接触迹走向的准双曲面齿轮副台架性能试验。试验对象为某微型车的后桥主传动准双曲面齿轮副,实验测试了4对具典型接触迹走向的准双曲面齿轮副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转质量。结果表明:1)接触迹沿齿长的准双曲面齿轮副具有较好的运转平稳性,且由于啮合轮齿间载荷相对较小,因而润滑条件也得到改善,但当小轮轴上载荷为175Nm时,其润滑状况与其它类型齿轮副差异不大;2)齿轮副的运转平稳性不是载荷的单调函数,且存在一最佳稳定运转载荷。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性能,在直接转矩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等级控制感应电机的转矩控制策略。该策略以电机定子磁链误差等级、电磁转矩误差等级及磁链位置角作为控制变量,根据直接转矩控制原理制定控制规则来选择开关状态,这样不仅能简化控制系统、实现准确控制,而且还避免了大量的计算,提高了系统瞬态时的转矩响应。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电机高效、稳定、快速地产生电磁转矩,是一种理想的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几种常见蜗杆类型与测量有关的参数计算方法,阐述了测量蜗杆齿形时干涉误差产生的原因和计算方法.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渐开线蜗杆,其测量干涉误差值为0;对法向直廓蜗杆和阿基米德蜗杆,其测量干涉误差值随蜗杆螺旋线升角的增大而急剧增加,愈接近蜗杆齿根,干涉误差值愈大.因而提出用坐标测量系统测量精密蜗杆齿形时,应根据实际蜗杆螺旋面参数及探头参数计算不同测量点的干涉误差值,并消除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考虑混合动力汽车制动安全性和燃油经济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池SOC值和制动强度的再生制动力控制策略.提出了通过调节CVT的速比及控制电机工作在高效区来提高电机发电效率的再生制动控制方法.进行了整车再生制动系统建模和典型城市驱动循环工况下的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CVT速比控制策略能使以CVT为变速器的混合动力汽车比以MT为变速器的混合动力汽车在ECE EUDC驱动循环工况下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率提高2.86%.  相似文献   
5.
搭建了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实验平台,针对车辆实际行驶工况,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对动力电池进行了相关充放电实验。利用实验系统采集到的动力电池电压与电流,采用自校正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对常温25℃下的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进行计算,并与Arbin动力电池测试设备计算出的动力电池荷电状态进行了比较。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校正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计算出的电池SOC满足混合动力汽车电池SOC所需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锂离子单体电池的循环寿命实验,分析了该电池的充放电电流,电压以及内阻随循环次数的老化特性.研究发现,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电池在恒流阶段充入的容量占总容量的百分比的变化趋势和电池内阻变化相一致,因此可以根据恒流充电的时间来快速判定电池的衰减程度.  相似文献   
7.
对锥面包络圆柱蜗杆传动(ZK蜗杆传动)进行了可控修形,分析了修形传动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通过改变蜗杆齿面接触的位置及曲率修正量来改变传动的齿面接触状态的方法,修形加工可通过改变砂轮的几何尺寸及安装参数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锥面包络环面蜗杆与直廓环面蜗轮失配啮合传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用锥面和直线分别展成蜗杆和蜗轮滚,获得失配点啮合环面蜗杆传动的方法。分析了该失配合传动的基本原理。求解了蜗轮融的齿面接触状态和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失配啮合传动呆实现良好的点接触。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在非线性系统辨识中的优越性,依据整车的各项参数、动力性及经济性的试验测试结果,分析了系统辨识精度的评价指标,确定了两隐层BP神经网络的神经元数、初始权值及初始阈值,建立了汽车性能数据库的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可实现正向预测与逆向推理功能,可缩短汽车的研发周期,并利用实例进行了说明与验证.  相似文献   
10.
对存在加工及装配误差的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进行了接触分析,探讨了各种制造误差对齿面接触质量和运动精度的影响规律和影响程度,提出了矫正由加工误差引起的齿面接触偏倚,减小运动误差的装配调整作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