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四川大水沟碲矿床是世界首例独立碲矿床。通过对其进行矿床地质、常量与微量元素、矿物包裹体地质及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 ,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 ,且不同矿化期的成矿元素、成矿流体来源亦不相同 :主成矿期 Te主要源于地幔岩浆脱气 ,少量来源于基性岩或大理岩 ,S可能主要源于早期形成的磁黄铁矿 ,Bi可能与中酸性、基性岩浆有关 ;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气液。  相似文献   
2.
针对贵州六盘水煤层气富集带,从向斜构造、封闭条件、煤层割理、煤的演化和含气量5个方面探讨了该地区煤层气可能富集高产的原因,认为该区大面积的向斜构造为煤层气富集高产提供了基础条件。根据各向斜煤层气赋存特征及资源状况,并考虑煤层气富集高产有利因素和经济地理条件等综合分析,提出最有利区块4个,有利区块4个。重点评述了格目底向斜和盘关向斜重点勘查目标区的最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一)震旦系的分布与基底构造的关系本区属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双层结构十分明显。厚逾万米的前震旦系(会理群、盐边群、峨边群)褶皱强烈,岩浆活动频繁,经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组成较复杂基底;震旦系产状平缓,基本不变质,组成地台上最古老的盖层。两者之间呈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西藏4.1 Ga碎屑锆石年龄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西藏普兰县石英片岩中, 利用SHRIMP U-Pb法测年发现4.1 Ga碎屑锆石, 该年龄为目前中国最老单颗粒碎屑锆石年龄, >4.0 Ga两测点仅为一颗锆石中测得, 其Th/U值介于0.76~0.86之间, 属岩浆锆石. 24颗锆石的35个测点的年龄值可分为六个年龄段, 认为研究区可能至少存在六期古岩浆活动. 这一发现, 为研究青藏高原的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年龄数据.  相似文献   
5.
西藏马攸木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攸木金矿床是西藏最近发现的首例大型独立岩金矿床.该文着重介绍了马攸木岩金矿床的矿体形态、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石物质组分、金矿物的一般特征,并将马攸木金矿床的形成分为热液期、风化期和沉积期,其中与岩金矿形成有关的热液期至少可分为三个矿化阶段.论述了岩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S和Pb同位素特征及Ar同位素年龄.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与地热活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6.
探讨西藏自治区改则县多不杂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动力学原理。选择矿区内花岗闪长斑岩全岩、黄铁矿以及锆石样品,测试锶、钕、铪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多不杂铜矿床样品中的Sr初始值介于幔源镁铁质岩石Sr同位素的平均值和壳源硅铝质岩石Sr同位素的平均值之间,靠近幔源镁铁质岩石,暗示花岗闪长斑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地幔,在上升侵位时与硅铝质地壳物质发生交换,使其具有壳幔混染特征;花岗闪长斑岩具有相对高(~(87)Sr/~(86)Sr)i、低~(143) Nd/~(144) Nd的特征是交代富集地幔的反映,锶同位素的迁移行为与成矿元素相似,携带含矿物质的流体由斑岩体向围岩进行了迁移,并与围岩之间发生充填交代,导致变质砂岩含矿;锆石ε_(Hf)(t)值基本为正值,且变化范围较大,是有较多幔源组分参与成岩的标志,指示幔源岩浆作用过程中伴有地壳流体的混染。矿床成因综合研究初步揭示多不杂铜矿床是由地幔流体作用引发壳幔物质混染叠加成矿。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岩金的分布受四个成矿亚带控制,分布上呈现九个矿化集中区。大地构造环境、富金地层和岩相、岩浆活动和表生富集作用是金的主要控矿因素。根据已知的矿化信息和区域成矿条件,提出了六个金成矿远景区,其中三个为最有望地区。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对康定─攀枝花地区金矿床(点)研究的基础上,以赋矿围岩类型作为分类的主要标志,同时结合矿床中的特征元素和矿物组合,将全区金矿床(点)划分为7大类16亚类。在对各类矿床主要特征论述的同时,阐明了金矿化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为找矿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铜陵地区石炭系铁铜矿床的矿石组构组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铜陵地区主要铁铜矿床矿石组构研究表明,石炭系铁铜矿床中存在沉积成岩、热变质及热液充填、交代的矿石组构.结合矿石组分研究认为,铁、硫可能主要与石炭系有关,而铜质在原始沉积时较少,经后生变质改造,尤其是含矿热液的叠加再富集而成矿.该区存在两个系列,即沉积成岩-热变质系列(简称变质型)和热液充填交代系列(简称交代型)矿石,两个系列之矿物演化序列迥然不同,化学成分亦有明显差异。故认为铜陵地区石炭系铁铜(主)矿床属沉积成岩-(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西藏马攸木金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西藏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尤为突出。西藏的铬铁矿资源是我国的最重要矿产地 ,地热资源也得天独厚 ,铜矿资源非常丰富。可是金矿资源虽多有报道 ,但其规模不大 ,尤其是岩金矿床尚未有重大突破。1 999年西藏地勘局地热地质大队总工程师多吉院士根据西藏地质特征 ,结合长期从事地热与矿产勘查工作经验 ,认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成矿条件很好 ,属重要的成矿区带 ,有可能找到具一定规模的金矿床。根据缝合带西段马攸木地区是水热性活动最强的地方 ,并有前人遗留的古采坑 ,因此决定对该区进行野外砂金地质调查。但首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