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作为微纳尺度的动力装置,微纳马达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和驱动力大等优点,在传感检测、微纳加工和环境治理等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优势,特别是在生物医疗领域具有巨大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生物医用微纳马达的制备及驱动控制方法,总结了微纳马达在药物靶向运输、细胞识别捕捉、纳米手术、吸附毒素及溶解血栓等生物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其在生物医疗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参数数据库的CGF实体框架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玮  何友  李牧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6):1231-1233,1237
框架是软件系统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提出一种基于实体参数数据库的计算机生成兵力实体框架结构,抽取其结构层作为可复用的元素,形成类库模版:将其构件及构件连接关系以参数配置的形式进行描述,形成参数数据库。提出了行为仿真框架SACC,SACC由传感器、动作执行器、控制器、组件连接关系构成,分别用于描述实体的外在行为模型、内在行为模型以及模型间的交互。  相似文献   
3.
目前,体育舞蹈作为一门年轻的项目活跃在全国各普通高校的体育课堂中,它的健身、强体、启智、育德、陶冶情操、强化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文化品位等功能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潜心分析研究学生,促进学生双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能力,根据不同特点的教材,采取合理优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法,进行最优化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基于IMS的NGN网络特点,以IP v6为接入、承载网络搭建了实验环境,结合NGN网络安全模型,通过实验证明了使用IPsec可以实现NGN网络端到端的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双养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必将成为未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4D打印技术是结合了3D打印技术和智能材料的一种智能结构增材制造技术,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在4D打印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文阐述了4D打印原理及常用的4D打印材料,基于4D打印材料的不同响应方式,列举相关典型期刊和专利对现有以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为原料的4D打印材料的技术发展动向进行论述,对4D打印聚合物材料发展面临的难点问题进行总结,并预测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8.
壳聚糖的性质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牧 《科技信息》2007,(20):52-53,105
壳聚糖作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安全性和环保,在食品,医学,农业,水的净化等方面存在着优越特性,故近年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本文就壳聚糖的性质及近年来在诸多领域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运动中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创新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要素视角,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 深入剖析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内生动力要素及其作用机理, 探讨并构建建设用地集约度评价体系框架, 对贵州省 9 个市(自治州)进行实证研究, 得到如下结果。1)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具有客观规律, 其内生动力要素包括人口动力、自然动力和经济动力, 而政策制度、规划管制和技术进步等外生动力要素通过供需机制、聚集效应机制和要素替代机制, 引起内生动力要素的数量和结构变化, 形成不同的集约利用类型和集约利用水平。2) 建设用地集约度评价是一个综合的评价, 表达方式不局限于单一土地要素的集约, 而是一种全要素的集约, 涵盖人口要素集约度、能源要素集约度和经济要素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应包括人口要素准则层、能源要素准则层和经济要素准则层。3) 贵州省建设用地全要素集约利用进程比较缓慢, 大部分市(自治州)建设用地集约度呈现波动态势; 2010—2016年, 贵州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空间变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态势。4) 贵州省9个市(自治州)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以低度集约利用型和低度粗放利用型为主, 人口要素和经济要素起主要的内在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