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嗪类化合物发光菌毒性QSAR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得到三嗪化合物的摩尔折射率、前线轨道能量、偶极矩、原子静电荷等参数.利用上述参数以及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建立了一个QSAR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化合物的毒性进行了理论预测,得到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创新和发明是不一样的。发明可以申请专利,但不一定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创新一定要为企业带来利润,现在有好多专利都是处于休眠状态,商业价值不大。 发明通常是发明家的事情,而创新是企业家的事情。这是在经济学当中讨论创新与技术上讨论创新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强调企业家需要创新而不是发明。国际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例从管网内部杂质、金属氧化热及流速变化等方面,对引起氧气管道爆炸所产生的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实际从设计施工和操作运行两方面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园林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为目标,提出教学过程以应用与创新为导向,更新教学内容体系,探索引入项目式教学形式,调整考核方法.改革后的课程体系侧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显著提高,在学生中反馈效果好,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针对海上要地防空反导作战中发射阵地优度排序问题, 结合要地面积较小、各备选阵地自然环境条件差别不大的实际情况, 提出一种以各阵地与保卫目标间距离来衡量阵地优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首次将各己方目标的重要度作为对应评价指标的权值, 并提出一种基于网页排名(PageRank, PR)算法的评价指标赋权方法。通过算例仿真可得, 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给出科学、准确的备选阵地优度排序, 为解决海上要地防空反导阵地选择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在航空发动机控制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采用模型的表达方法描述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需求、设计、分析、验证和确认等活动,以其无歧义、模块化、可重用、可追溯等优点迅速覆盖了航空航天、船舶等相关工程领域。总结了MBSE的方法论、建模语言和建模工具,并探索适合航空发动机功能建模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能源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期,作为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华电")直属的唯一科研机构,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华电电科院")勇于担当,主动发挥好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主力军作用和科技创新的骨干带动作用,为国家实现世界科技强国目标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针对尾矿坝安全状况评估中的渗流场计算和求解渗流微分方程的浸润线等问题,将尾矿坝渗流计算区域简化为渗透系数为常数的矩形模型,建立矩形模型区域中工程实际边界条件方程,通过傅里叶级数法得到收敛的无穷级数解.利用Matlab对公式进行仿真,得出工程中所需的各种形式的浸润线,确定一种简化处理渗流场解析解与工程实际浸润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表面活性剂辅助水热合成了钼酸镧钠负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循环伏安(CV)测试等对样品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pH=10相比,pH=6时制备的钼酸镧钠负极材料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其在电流密度为0.1 A/g时,容量可达356.7 mAh/g,循环后库伦效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工质的布雷顿循环中印刷电路板式微通道换热器(printed circuit heat exchanger, PCHE)作为连接主压缩机、透平等涡轮机械的关键设备之一,其换热能力是否满足系统设计的工况要求,以及其运行的稳定性,对于整个发电循环的效率和安全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流体-固体强耦合传热模型,对换热器内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流动和流固耦合传热过程进行数值分析。在稳定运行工况下,采用努塞尔数衡量换热器内部的换热不均匀性,得出沿着冷、热通道对流传热强度变化等指标。在非稳态工况下,不仅研究了流动传热特性,还研究了由于PCHE内部换热能力不均匀分布可能导致的部分二氧化碳工质偏离超临界态的风险区域,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循环的设计优化和实验验证提供了参考。基于开源的流体力学及传热求解软件,通过测试开源求解工具对于PCHE流动传热特性分析的能力,为基于开源求解工具开发PCHE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循环的数值分析专用工具平台,建立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设施的数字孪生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