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7篇
  免费   482篇
  国内免费   504篇
系统科学   717篇
丛书文集   188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33篇
综合类   7157篇
自然研究   2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418篇
  2007年   518篇
  2006年   484篇
  2005年   464篇
  2004年   423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316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气井生产过程中,受地质环境、生产阶段、矿物成分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井筒上易产生垢物堵塞,影响正常生产;而解堵和工艺措施的有效性由能否精准取样井下垢物直接决定。针对高含硫气井井下垢物样本取样需要,设计研制了一套智能井下取垢系统,介绍了智能井下取垢器的体系结构及工作原理;详细论述了电路板减震结构、取垢弹爪、容垢篮装置以及扶正装置等取垢器关键机械结构及部件;阐述了基于DSP的电气定时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及控制原理,重点说明了系统PID控制算法关键参数计算过程。室内性能实验以及试验井功能试验结果表明,研制工具的耐温、承压性能以及取垢和容垢装置自动化伸缩同步联动控制功能可靠,入井和出井过程顺利,能为高含硫气井井下垢物精准化取样提供设备支撑。同时,提出的设计方法和思路对其他智能化井下工具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可重构智能面辅助的低精度量化的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系统中信道估计问题进行了研究。该系统的信道估计难点在于可重构智能面由近无源反射天线构成, 没有基带信号处理能力。系统观测值通过低精度的模数转换器量化使信道估计问题变得更富挑战性。本文基于基站-可重构智能面-用户的级联信道推导出等效信道, 并证明在虚拟角域上,该有效信道是结构稀疏信号。提出了基于期望最大化的近邻学习广义近似消息传递算法,从低精度量化的观测值中恢复等效信道。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算法比传统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现有艾灸过程中热量不均衡、热量利用率低、操作繁琐等问题,达到高效利用热量和药烟的目标,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该艾灸仪包含燃烧、熏蒸、收集及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烟雾自动收集、温度精确智能控制以及艾灸操作流程简化等功能。基于传热学理论对艾灸仪的熏蒸系统建立热力学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对其进行温度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锥形流道是两种结构方案中较优的流道结构;所设计的温度均衡隔板对艾灸仪的温度均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泄漏不仅对升温速度有轻微的影响,对温度场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设计与研究结果为现代艾灸仪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道路交通监控场景,提出并实现了一个多目标自动检测与跟踪系统. 首先通过高斯混合模型的运动 信息提取方法得到目标运动信息,并分析了目标信息的连续多帧历史信息, 估计目标区域信息在连续多帧中的统 一性,进而通过信息融合的方式得到了目标检测结果. 然后提出了监控场景下多目标的跟踪与管理策略, 根据目标 检测结果,对场景中的多个目标同时进行跟踪.最后, 根据目标的不同状态将目标划分为新出现目标、被更新目标 和被跟踪目标等不同的类别,提高目标跟踪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ABSTRACT

The genus Tanaostigma is newly recorded from the Afrotropical region and three new species are described: Tanaostigma lasallei van Noort sp. nov. (South Africa), Tanaostigma mulu van Noort sp. nov. (Kenya) and Tanaostigma ukumbusho van Noort sp. nov. (Kenya). We provide comprehensive images of the holotypes and an illustrated identification key to the African species. New country distribution records are provided for Tanaostigmodes tambotis Prinsloo & LaSalle, 1995. All images presented here as well as supplementary images and online keys are available on www.waspweb.org

www.zoobank.org/urn:lsid:zoobank.org:pub:61D1A59D-3702-480A-B146-73067C29CD82  相似文献   
6.
由于页岩气水平井初始增产措施的种种不利因素,产量达不到预期,加之目前低迷的油价背景,页岩气水平井重复压裂技术越来越受到页岩气资源开发的关注。随着压裂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页岩气区块已经成功实施了这一技术,以提高生产率,并增加页岩气井的最终采收率。综述了页岩气水平井重复压裂优化选井的程序,并讨论了关键工艺技术和监测分析技术,最后,结合目前不同技术的研究现状,对今后页岩气水平井重复压裂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结合“大数据”技术选井、套损变形井柔性修复、基于损伤力学的裂缝监测以及新型材料的压裂液和支撑剂等技术攻关的建议。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加速形成适合中国页岩气水平井重复压裂配套技术,会对未来中国页岩气商业开发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主题域识别技术主要局限于单一领域,缺乏领域间的交互式协同,难以保证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提出一种局部与全局特征相结合的主题域识别模型.该模型一方面基于实体在领域内的局部特征进行局部识别,另一方面基于领域间协同作用、领域相关度等全局特征对各个局部识别结果进行一致化趋近,从而使识别结果更全面、有效.另外,针对相似矩阵的更新时机、协同作用的量化以及迭代终止条件的设定三个方面对主题域识别算法进行了优化.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关键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部门制定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和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针对影响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精度的多个因素,本文利用逐步回归方法,从众多影响负荷预测精度的关联因子中,对关键的影响因子进行辨识,并提出基于Box-Cox变换分位数回归和核密度估计相结合的概率密度预测方法,得出不同分位点下未来连续几年的概率密度预测结果,实现了对未来年用电量准确波动区间的预测.以安徽省的历史用电量和社会经济数据为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实现了中长期电力负荷概率密度预测,而且利用强关联因素提高了中长期电力负荷概率密度预测的精度,有效解决了考虑多因子的中长期电力负荷概率密度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视频图像的挖掘机工作状态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违法用地现象的实时监测,对土地间的挖掘机等施工机械的工作状态识别是非常重要的.实际场景下,因随机噪声和光照变化的影响,给挖掘机工作状态识别带来极大的挑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视频图像的挖掘机工作状态识别方法,首先,对同一品牌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各种姿态建立混合local binary features (LBF)形状回归模型并进行离线训练;其次,利用上述模型预测输入视频帧中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形状信息,构建挖掘机的工作状态特征描述子;最后,利用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分类器自动判别挖掘机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很好地克服了多姿态导致形状变化的影响,对挖掘机工作状态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3.53%.  相似文献   
10.
顾文欢 《河南科学》2015,(3):440-446
疏松砂岩油藏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孔道的出现,这严重影响了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制约了采出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大孔道识别及有效封堵成为该类油藏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研究分析,确定了影响大孔道从形成到发展的7种主要静态因素,以及标志大孔道形成的6种主要动态因素.将层次分析法及灰色关联法相结合,分别计算静态及动态因素的权重,建立了全新的大孔道定性识别模型.示踪剂监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