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9篇
系统科学   30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31篇
综合类   807篇
自然研究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Pseudelzalia longiseta gen. nov, sp. nov. and Paramonohystera sinica sp. nov. from subtidal sediment in the East China Sea are described. Pseudelzalia is characterized by 6 labial papillae and 10 cephalic setae, cylindrical buccal cavity, elongate (>2 anal body diameter) spicules, and conico-cylindrical tail devoid of terminal setae. It differs from Elzalia by the absence of terminal setae. Pseudelzalia longiseta sp. nov. is 647–853 μm long, has 7–8 μm long cervical setae, 11–14 μm long caudal setae, 25–41 μm long spicules about 2.1–2.7 anal diameter, and pointed tail-tip. Paramonohystera sinica possesses 12 cephalic setae, a character found in four congeners: Paramonohystera buetschlii (Bresslau and Schuurmans Stekhoven in Schuurmans Stekhoven, 1935, Paramonohystera pilosa Boucher, 1971, Paramonohystera concinna Lorenzen, 1977 and Paramonohystera halerba Fadeeva and Belogurov, 1987. It differs from P. buetschlii by shorter body (933–1023 μm versus 2000–2200 μm); from P. pilosa by the much shorter spicules (79–88 μm versus 167 μm) and narrower head (13–16 µm versus 32 µm); from P.concinna by smooth cephalic setae (versus segmented); and from P. halerba by the absence of two rows of setae on the ventral side of the tail (versus present).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nominal species, we recognize 14 valid species and provide an emended diagnosis and a tabular key for Paramonohystera.

http://www.zoobank.org/urn:lsid:zoobank.org:pub:474B8F17-AED7-4078-8176-DFC499B78526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规划巡回牧师(CR)策略下的海上补给过程,首先,根据CR策略下的海上补给特点,分析海上补给流程,介绍了汇合点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出入库排队情况,并阐明了平时、战时不同环境下的补给规划目标;然后,分别建立海上补给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和多智能体仿真模型,设定典型的海上补给案例,分析数据并带入模型,通过LINGO和Anylogic仿真平台分别对模型进行求解,将两个模型的求解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整数规划模型与多智能体仿真模型能够有效实现问题求解,对于优化CR策略下的海上补给过程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其中多智能体仿真模型优化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平台中通信线缆易腐蚀、易破损、布线繁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和嵌入式平台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组网的方式构建应用于海洋台站或者浮标的小型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了监测平台内部主控制器和多传感器的无线数据传输。长期实验结果表明,该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数据稳定、可靠,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山东省1996—2017年渔业统计数据,对山东省11种主要经济海洋鱼类捕捞量的变动与鱼种结构进行分析,并结合捕捞方式,讨论4个优势种捕捞量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山东近海主要经济鱼类的捕捞总量在1996—1999年保持增长态势,之后下降明显;鱼种结构的多样性与均匀性不断增加;经多年捕捞利用,蓝点马鲛、带鱼衰退明显,个体趋于小型化;鳀鱼在2003年以后虽然出现衰退现象,但生殖力明显增大。总之,山东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蓝点马鲛、带鱼、鳀鱼仍处于衰退状态,需要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6.
 海洋覆盖地球70%以上的面积,由于没有陆地上布设气象观测站网的便利性,使得海上气象观测资料严重不足,难以支撑对海上和来自海上高影响天气过程的深入研究以及预报准确性的提高。为了加强海上气象观测能力的建设,本文对气象海洋卫星、大气探测飞机、岛屿气象站、海上浮漂和岸基雷达等观测平台及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基于无人驾驶平台的智能海洋气象探测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船用阀门是为满足船舶环境条件,用于控制船舶管路内流体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的设备。船用阀门的种类繁多,该文首先介绍了船用阀门的一般分类,同时对于常见的阀体阀盖、填料、垫片等阀门故障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修理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ZCuAl9Fe4Ni4Mn2铝青铜合金为结构材料,研究3种不同铸造方法对船用桨毂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力铸造桨毂窗口下方有大量氧化夹渣存在;低压铸造容易获得组织致密、性能优良的桨毂,但工序较多;离心铸造可获得较为致密的桨毂断面组织,二次氧化夹渣状况较重力铸造得到明显改善,但离心转速超过150r/min时,容易产生缩孔和缩松。  相似文献   
9.
海洋放线菌S.arenicola CNS-205是首次报道的专属海洋性放线菌属Salinispora的代表菌株之一.选取海洋放线菌S.arenicola CNS-205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氨基酸腺苷化结构域基因sare 0357,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进行原核重组质粒的构建和表达及蛋白纯化.分别构建了pET-28a-sare 0357和pGEX-KG-sare 0357重组质粒,并转化E.coli BL21(DE3)进行不同诱导条件的诱导表达,sare 0357基因均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收集Sare0357重组蛋白包涵体,选取6mol/L的盐酸胍对其进行变性并将变性后的重组蛋白进行镍柱纯化.得到了可溶性的Sare0357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共生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柳珊瑚A.caerulea共生菌B.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共生细菌B.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中分离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脯-甘)二肽(1)、环(S-脯-R-亮)二肽(2)、胸苷(3)、尿苷(4)、原儿茶酸(5)、3-Furancarboxylic acid-5-(hydroxmenthy)-Furan(6)。【结论】化合物1~6均是首次从该种细菌中分离得到,丰富了柳珊瑚共生菌B.methylotrophicus的化学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