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浓度深层渗碳碳分布数学模型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高浓度深层渗碳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碳化物的析出与溶解、温度与碳浓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气氛环境对碳传递系数的影响,提出了高浓度深层渗碳的数学模型,并导出了差分法求解方法。应用该模型实现了高浓度深层渗碳的计算机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2.
以FeCrAl粉末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FeCrAl多孔材料,试样烧结后表面出现球状物和结壳现象。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等设备,对球状物和结壳进行表征,探讨其形成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表明:烧结体表面产生球状物和结壳与材料增碳(C)有关。C来源于黏结剂和石墨发热体,在烧结过程中会促进样品表层烧结,形成壳层;C的进一步渗入会降低表层区域熔点,使表层熔化形成液相,冷却后形成球状物。采用硅钼发热体烧结炉可避免试样表面产生球状物和结壳。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液体渗碳从有毒盐浴、原料无毒,产物有毒、无毒盐浴的国内外研究过程,试验研究了901液体渗碳剂的渗碳工艺,对其成分进行了调整,获得较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类综合型的渗碳模糊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渗碳过程是一种大滞后、强干扰、多变量、不确定的复杂生产过程,难于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采用传统的控制方法加人工经验无法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本文针对某厂的料盘推送式无罐连续渗碳生产线的特点,设计了一类综合性渗碳模糊控制系统,分别设计了模糊PI控制器和混合型PID模糊控制器。大理的仿真实验证实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PID控制器,鲁棒性很强。从而有助于提高渗碳处理的质量,获得稳定的渗碳结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用刷镀镀铜防渗碳时的工艺参数对镀层防渗碳效果的影响。及渗碳时间与防渗碳所需的最小镀层厚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The effect of carburization on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wear resistance of AISI 8620 steel produced via powder metallurgy was investigated. Alloys 1 and 2 (with 0.2wt% C and 0.25wt% C, respectively) were first pressed at 700 MPa and then sintered at 1300, 1400, or 1500°C for 1 h. The ideal sintering temperature of 1400°C was determined. Afterward, Alloys 1 and 2 sintered at 1400°C were carburized at 925°C for 4 h. The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alloys was performed via optical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mechanical and wear behavior of carburized and noncarburized alloys were investigated via hardness, tensile, and wear tests. After carburization,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Alloys 1 and 2 increased to 134.4% and 138.1%,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elongation rate of Alloys 1 and 2 decreased to 62.6% and 64.7%, respectively. The wear depth values of Alloy 2 under noncarburized and carburized conditions and a load of 30 N were 231.2 and 100.1 μm, respectively. Oxidative wear changed to abrasive wear when the load transitioned from 15 to 30 N.  相似文献   
7.
8.
比较了低碳高速钢浅层渗碳经常规热处理后(1170℃和1050℃)的组织、硬度和耐磨性,讨论了不均匀奥氏体渗碳的扩散特点.生产应用表明,浅层渗碳明显提高了热磨损为主要失效模式的热度锻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第三代连续式渗碳自动线的主要设备构造及功能特点,井介绍了该设备的试验结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滴注式渗碳气氛组成与碳势的关系。通过大量实验,证明滴注式渗碳反应均未达到平衡状态,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炉气组分中只有3个相互独立的组分。甲醇-丙酮滴注式渗碳过程中,以线性模型描述碳势与气氛组成的关系可得其最优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