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到Ce^3 的5d,4f以及Fe^3 的3d电子轨道形成具有较大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的耦合轨道(Ce4f Ce5d Fe3d),将Ce^3 离子的含量与耦合轨道联系起来,并给出Ce^3 离子的含量与跃迁中心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在ω=0.8-3.2eV的范围内,计算了x=0.3和x=0.7时Y3-xCexFe5O12的法拉第旋转谱。结果表明,Ce:YIG的法拉第旋转角的增加主要是由于Ce^3 的掺入形成耦合轨道,使其自旋-轨道劈裂增加所导致。  相似文献   
2.
在瑞利磁化区中建立了剩余磁化强度随外磁场变化的数学物理模型;研究了在用等比例衰减振幅的工作磁场对物体作用时,物体剩余磁化强度与工作磁场衰减比例常数间的数学关系;讨论了物质非线性磁化特性和磁滞特性对综合消磁过程中工作磁场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不同的消磁标准对比例常数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用磁场引导水溶还原法制备磁性金属纤维的新思想,分析了用这种方法制备磁性金属纤维的机理和动力学过程,给出了实验结果.实验表明,磁场引导水溶还原法适合于制备磁性金属纤维,且纤维的直径在μm和亚μm数量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导出了任意方向磁化且双面接地的多层薄膜结构中静磁波的色散方程;讨论了这种结构的静磁正向体波(MFVW)及静磁表面波(MSSW)的色散特性。  相似文献   
5.
层状取向铁纤维波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多层具有各向异性电磁参数取向纤维析建立了传输矩阵方程。依据电磁场理论推导出了求解不同入射极化波时反射系数公式。该式可用于研究宽频带内任意层数和任意取向层状析的反射与吸波特性。对16层取向铁纤维析的反射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反射波呈椭化态,讨论了入射波的极化角及纤维取向对反射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一种可应用于抗电磁干扰和微波吸收的磁性纳米颗粒膜,选用FeCoB作为磁性合金,SiO2为电介质材料,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制备纳米颗粒膜.重点研究电介质SiO2体积分数对颗粒膜微结构以及电磁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适当的电介质体积分数可使颗粒膜保持微波高磁导率和高磁损耗并有效降低介电常数,2 GHz时,复磁导率的实部μ′=31,虚部μ″=45,复介电常数实部ε′=671,虚部ε″=593.  相似文献   
7.
在Ganguly-Webb静磁表面波微带激励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微带换能器辐射与静磁波工作频率的相互关系,将静磁表面波换能器辐阻抗-频率曲线半高宽定义为激励带宽特征量,对静磁表面波换能器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铁氧体相移调制器的应用;相移调制器使用的铁氧体材料的试验;相移调制器的结构设计和特性参数的测量。在C波段,采用Y_(2·1)Gd_(0·9)Fe_(4·81)O_(12)的YIG相移调制器,在100MC带宽内,载波抑制度≥30分贝,插入衰减(包括调制损耗)≤1.4分贝;在工作频率上,在-40℃~ 50℃的温度范围内,载波抑制度≥25分贝,插入衰减≤1.5分贝,驻波比<1.2。  相似文献   
9.
磁场引导羰基热分解法制备多晶铁纤维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介绍一种崭新的制备多晶铁纤维的方法--磁场引导羰基热分解法,并从羰基分解和磁场诱导原理出发,分析了羰基铁颗粒特有的洋葱结构的形成及其在磁场作用下相互连接,最终长成纤维的过程,在此理论基础上,设计出一套纤维生长装置,并成功地制备出微米级铁纤维,实验结果表明:此法能够批量制得形貌均匀,长径比可调的高质量多晶铁纤维。  相似文献   
10.
磁性物体探测的线性求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磁偶极子磁场的逆变公式,推导出通过物体磁场及其人梯度表示的用于解决磁性探测等问题中的线性方程组,解决了以往在求解该问题过程中缺乏清晰的理论模型及计算误差较大问题。在计算机上所作的模拟计算表明该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