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36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建立了MINDO/3级别上的最大重迭对称性分子轨道计算方案 (MOSMO).并采用通常的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MINDO/3级别中完全相同的参数方案,计算了各种分子的几何参数、电离能、能级等,所得结果与实验值及MINDO/3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计算结果相符,说明提出的计算方案是可行的.同时,由于提出的计算方案过程简单,更易推广使用到从头算方法难以解决的大分子体系和超分子体系的结构和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82.
草地蛴螬种群空间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蛴螬是云贵高原人工草地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害虫。作者通过对受害严重的黑麦草/白三叶混合草地中,三个蛴螬种群垂直和水平分布的调查,计算了各个种的生态位度和生态位重叠值,讨论了不同种的资源利用、种间竞争及生态位分离等特征。  相似文献   
83.
提出了一种自动寻找染色体着丝粒的方法,即“行迭排列找最短”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4.
本文证明了分子轨道中的系数C_i的关系式C_i=NF_(iλ),角重叠因子F_(iλ)代替群轨道中各配体的组合系数C_i,因此可根据角重叠因子直接写出群轨道。从角重叠模型的关系式ΔE=sum from i=1 to n sum from n=λ(e_λF~2_(iλ)),可确定轨道能级顺序。  相似文献   
85.
对72个K型圆钢管搭接节点和18个零间隙节点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重点考察了内隐蔽处焊接/不焊和被搭接管受拉/压对搭接节点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将搭接节点与零间隙节点电承载力作了比较,指出规范中相关规定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6.
在一台双缸缸内直喷汽油机(GD I)上,采用负阀重叠(NVO)的配气相位和两阶段燃油喷射技术来控制缸内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实现了高效低污染的汽油均质混合气压燃(HCC I)燃烧模式。在转速为800~2 200 r/m in、负荷(平均指示压力)为0.1~0.53M Pa的HCC I工况平面内,指示油耗在较宽的范围内低于240 g.kW-1.-h 1,NOx排放(体积分数)低于4×10-5,无碳烟排放。在HCC I运行范围内研究了不同喷油策略对HCC I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NVO和两阶段缸内直喷可以有效地降低HCC I燃烧循环波动,控制着火始点、燃烧速率以及拓宽HCC I运行范围。  相似文献   
87.
为了对纳米尺度器件中量子力学效应对传输特性及动态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该文在器件模拟软件TAURUS中实现了量子修正的漂移扩散模型(QDD),并对具有负栅极源漏极交叠结构的超薄沟道双栅器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非对称栅压的控制方法使得器件具有动态可调的阈值电压,能够动态地适应高性能与低功耗的要求。通过优化栅极与源漏区的交叠长度可以降低栅极电容,从而提高器件的动态特性,提高电路的工作速度。  相似文献   
88.
The HIV-1 gp120 exterior envelope glycoprotein undergoes a series of conformational rearrangements while sequentially interacting with the receptor CD4 and coreceptor CCR5 or CXCR4 on the surface of host cells to initiate virus entry. Both the crystal structures of the HIV-1 gp120 core bound by the CD4 and antigen 17b and the SIV gp120 core pre-bound by CD4 are known. Despite the wealth of knowledge on these static snapshots of molecular conformations,the details of molecular motions involved in conformational transition that are crucial to intervention remain elusive. We presented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the dynamics behaviors of the gp120 in its CD4-complexed,CD4-free and CD4-unliganded states based on the homology models with modeled V3 and V4 loops by means of CONCOORD computer simulation to generate ensembles of feasible protein structures that were sub-sequently analysed by essential dynamics analyses to identify preferred concerted motions. The re-vealed collective fluctuations are dominated by complex modes of combinational motions of the rota-tion/twisting,flexing/closure,and shortness/elongation between or within the inner,outer,and bridg-ing-sheet domains,and these modes are related to the CD4 association and HIV neutralization avoid-ance. Further essential subspace overlap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quantitatively distinguish the preference for conformational transitions between the three states,revealing that the unliganded gp120 has a greater potential to translate its conformation into the conformational state adopted by the CD4-complexed gp120 than by the CD4-free gp120,whereas the CD4-free gp120 has a greater potential to translate its conformation into the unliganded state than the CD4-complexed gp120 does. These dynamics data of gp120 in its different conformations are helpful in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lecular motion/conformational transi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gp120,and in gp120-structure-based subunit vaccine design.  相似文献   
89.
采用COMPOSITE设计模式表达复合变差函数的内存模型,为各种类型的变差函数模型实现了统一的访问接口,显著提高了核心代码的重用程度及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同时利用XML实现了变差函数模型的序列化和动态导入,不仅可以方便地记录模型信息,还可以清晰地展现模型的内部结构,为模型的评价分析、模型的对比选择以及相似地质背景下的复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
通过地质综合分析,明确了陈家庄地区馆下段地层超覆油藏的油气分布规律主要受古地貌、地层超覆边界、岩性变化及储盖组合的控制,而地层和储层空间分布的定量解释是制约地层超覆油藏勘探的关键。根据该区馆下段地层超覆油藏的地质特征,应用相适应的勘探技术,对储层进行了定量分析,即应用残余厚度法、地震沿层切片等技术方法确定了古地貌特征及地层超覆线的位置;应用实际地质模型进行了正演计算,用来确定地层超覆上倾尖灭位置;在精细的测井资料校正基础上进行了测井波阻抗约束反演,用来确定储层厚度和预测孔隙度。应用上述技术方法最终完成了研究区储层厚度的定量解释、储层平面分布和储层孔隙度的预测,探明了馆陶组地层超覆油藏的规模,控制含油面积为33.2 km2,储量为4.740×107t;累积探明含油面积为20.6 km2,储量为2.807×107t,取得了显著的勘探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