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5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76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791.
川东北类前陆盆地须家河期盆-山耦合和层序充填样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高分辨率层序界面识别和沉积序列综合分析,将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这两个级别的层序演化和充填样式清晰地反映了川东北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盆-山耦合过程:相当于须二-须三段的"下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构造山系以低幅隆升为主,川东北地区坳陷幅度小,物源供给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基本持平,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具有上升与下降半旋回相域沉积厚度近于相等的对称型层序结构和充填样式,反映相对稳定和均衡的盆-山耦合过程;相当于须四-须六段的"上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开始进入强烈逆冲推覆和构造隆升阶段,川东北前陆盆地坳陷幅度急剧加大,碎屑物供给量骤然增多且远大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盆内仍以发育上升与下降半旋回相域沉积厚度近于相等的对称型层序结构和充填样式为主,而近造山带的盆缘以发育上升半旋回相域沉积厚度远大于下降半旋回的不完全对称型层序充填样式为主,局部发育仅保留上升半旋回沉积记录的非对称型层序结构和充填样式,反映非均衡盆-山耦合特点.  相似文献   
792.
充填开采覆岩的破坏过程不同于垮落法开采,为研究充填开采覆岩“两带”的发育过程,应用板壳理论构建了分析覆岩破坏过程的力学模型和“两带”高度的计算方法,得出当等效采高的变化突破某个临界值时,“两带”高度会出现跳变.以西马煤矿1327工作面为研究实例,采用构建的力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分析得到1327工作面充填开采后的断裂带高度为12.800 m,垮落带高度为0 m.现场实测得到1327工作面的断裂带高度为10.7 m,不存在垮落带.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得到的结果吻合,可见构建的力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793.
 通过对不同年份全磷渣充填区域渗滤水中污染物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探索全磷渣胶结充填后渗滤水中各离子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充填体渗滤水的pH值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中性;未充填之前,磷石膏浸出液中总磷浓度高达3979 mg/L,形成充填体后充填体渗滤水中总磷浓度变为1.3 mg/L,经过一定时间的地下水淋滤作用后,总磷浓度降至约0.3mg/L;此外,充填体渗滤水中Zn、Fe、Cr、Mn、Ba、As等元素的含量随充填时间的推移明显降低,且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但充填体中的部分F和Pb能溶出到渗滤水中,其溶出迁移机理及固化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总体来说,相对磷石膏地表堆存,全磷渣胶结充填可以较好地固结磷石膏中大部分污染物,有着广阔的工业推广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94.
 充填采矿法广泛应用于深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而充填系统作为充填法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其稳定性影响因素具有模糊性和随机性。本文引用层次分析法,从原料供给系统、浆体制备系统、浆体输送系统、采区系统及其他因素这5个方面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防管道磨损技术、防堵爆管方式、充填料浆配合比、减压方式、充填料浆浓度、充填料浆坍落度、胶凝剂等对充填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95.
 某铅锌矿使用膏体充填中出现了缓凝现象,添加促凝剂后效果良好。为优化添加促凝剂条件下的膏体物料配比,开展了均匀设计实验。考察了膏体质量分数、砂灰比对泌水率、流动度、充填倍线、膏体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膏体的泌水率、流动度和充填倍线主要受质量分数影响,且均与浓度成负相关。砂灰比对流动度的影响很小,但其是膏体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砂灰比越小,膏体的强度越大。综合考察泌水率、流动度、充填倍线、膏体强度4 种指标对应的配比范围,得出推荐配比为质量分数75%~76%、砂灰比7:1~8:1。  相似文献   
796.
 为了解高浓度浆体的流动特性, 结合流体动力学的理论和充填浆体的特点, 对充填浆体在不离析的条件下做流体质点、均质性和连续性的假设, 建立充填浆体管道输送的数学模型。结合某矿山工业试验的结果, 运用Fluent 软件对浆体管道输送进行了阻力数值模拟, 通过模拟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可看出, 两者误差在5%左右, 得出了浆体流速与沿程阻力损失之间的关系方程, 进而运用此模型计算得到该浆体管输自流的速度区间1.82~2.23 m/s。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可以为充填系统管路的设计提供依据, 也可用来指导矿山的实际生产, 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97.
利用2.2L+1.7L超临界水氧化中试装置对偶氮染料生产废水处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520℃、压力为28MPA,氧化反应时间为180S和240S时,其COD去除率分别达到 98.37%和99.09%;后者条件下的色度去除率为99.67%,使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得到有效处理, 脱色效果好,处理后的排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同时发现了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放热现象。  相似文献   
798.
夏杰  钟怡江  林良彪  张玺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4):161-164,166,165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二段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在地震资料、测井数据、钻井岩心等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须二段等时地层格架,研究了中期旋回的砂体充填结构特征和长期旋回平面展布规律及其与构造活动和物源供给的关系。结果表明:须二段沉积期,研究区经历了强烈活动(盆地挠曲)和相对稳定(盆地回弹)两个构造活动阶段。强烈活动期(须二下),可容纳空间增加不明显,沉积物供给较弱,地层发育西北厚南东薄,中期旋回层序结构由C2型→C1型转变,中期上升和下降半旋回过程中,短期旋回层序结构分别由C2型→A2型和C2型→C3型转变。水下分流河道近南北向较稳定展布,西北部较其他区域砂体厚度大且连通性好。相对稳定期(须二上),可容纳空间变小,沉积物供给增强,发育振幅更强、同相轴更连续和进积特征更明显的地震相应特征,地层厚度差异较小。中期旋回层序结构以C3型为主,短期旋回层序结构具有C3型→C2型→B1型转变特征。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具有自北西向南东和自北东向南西的"毯式"展布特征,河道横向迁移较上升半旋回频繁,连续砂体叠置厚度和连通性明显优于长期上升半旋回。  相似文献   
799.
为寻找一种经济又有效的裂缝期次定量划分方法,本文以重庆天府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地层为例,对构造裂缝形成期次的划分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大量野外观察与测量的基础上,以基于概率统计学的马尔科夫链为方法,进行了转移频数统计、马尔科夫性质检验、随机值计算、残差矩阵分析,得出研究区的裂缝发育期次主要为三期:第一期裂缝为近东西向,第二期裂缝为北西西-南东东向,第三期裂缝为北北东向-南南东向;结合基于地球化学的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分析,取对应期次的裂缝充填物进行实验,对上述分析结果进行佐证,结果发现其同位素值主要散落在三个区域:第一期裂缝充填物δ18O平均值为-8.58‰,δ13C平均值为3.32‰,形成时平均埋深为3864m,形成温度为130℃;第二期裂缝充填物δ18O平均值为-7.16‰,δ13C平均值为3.79‰,形成时平均埋深为3084m,形成温度为107℃;第三期裂缝充填物δ18O平均值为-5.18‰,δ13C平均值为3.70‰,形成时平均埋深为2147m,形成温度为79℃。综合研究区构造演化史以及埋藏史分析认为:第一期裂缝形成于燕山早期,第二期裂缝形成于燕山晚期,第三期裂缝形成于喜山早期。实验结果成功验证了马尔科夫链的分析,因此马尔科夫链为一种可行的裂缝期次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00.
利用自来水厂脱水给水污泥吸附高浓度磷进行研究,采用响应面方法对影响铝污泥吸附的主要因素(pH值、给水污泥投加量和粒径大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为了得到这5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优化这些参数,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其中初始pH值、污泥投加量和粒径大小高、低水平分别为5~7,1~5g,125~420μm,分析参数为磷去除率。通过建立二次响应曲面模型,可得到最佳的pH值、给水污泥投加量和粒径尺寸分别为4.31、5.5g、224μm,此时磷去除率达到最大(97%)。经过试验验证,给水污泥对磷吸附能力为124.01mg—P04^3-/g,从而验证了给水污泥对高浓度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在水和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