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32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1.
在别人眼里,张先生一直很善侃,不管在哪里,只要有他在肯定热闹。他也是一个闲不住嘴的人,一会不说话就憋得难受,常常大半夜给朋友打电话聊天。不久前,他却因为抑郁症住进了医院。周围的人知道后都傻了眼,这么爱说话的人居然也会得抑郁症?我们通常认为,抑郁的表现就是孤僻、不爱说话。可是日前,心理学家发现:像张先生这样话太多也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过分爱说话的人往往由于内心焦  相似文献   
62.
宋大伟 《松辽学刊》2004,25(1):88-90
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疾病之一,癌症的治疗广泛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癌症的基因治疗是近年来癌症治疗的新突破.本文从导入抑癌基因的基因治疗,针对癌基因的反义疗法,“自杀”基因,导入细胞因子的基因治疗,转入耐药基因的治疗几个方面介绍了癌症基因治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3.
心理危机是近年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心理杀手",也是困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棘手难题.纵使一起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八步干预案例研究,在朋辈互助心理辅导理论指导下,构建了一种集认知、情感和行为为一体的三维危机干预模式,尝试建立了自下而上的五级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64.
自我接纳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间的调节和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验自我接纳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关系的调节和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文版完美主义量表(CFMPS)、自我接纳问卷(SAQ)、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158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我接纳对行为的迟疑-抑郁具有显著缓冲作用.自我接纳是"担心错误"、"行为的迟疑"、"条理组织度"、"个人标准"、"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是"父母期望"与抑郁之间的部分中介变量.结论: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接纳水平,将有利于降低青少年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正人人都有惰性,一旦惰性成为习惯,将摧毁你的意志,后果很严重。当你觉得生活充满惰性,学习充满困难,不妨了解一下大脑是怎么想的,用"普瑞马法则"来处理问题一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当说想要  相似文献   
6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归纳法对女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瑜伽对这些情绪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当代女大学生由于环境、学习、人际关系、就业压力和恋爱等主要原因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而瑜伽能够通过其特有的呼吸方法按摩内脏,调节内分泌,提高淋巴系统的排毒功能;瑜伽的各种体式练习也能刺激身体的不同部位(包括五脏六腑),以调整身体的平衡;还能够通过冥想缓解压力,锻炼思维。达到调解和控制不良情绪的效果。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完美主义、自杀意念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完美主义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河南省7所高校800名大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家庭类型大学生在完美主义及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在自杀意念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专业满意度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自杀意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及其中维度——父母期望、条理性和自杀意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措施消除完美主义的消极影响,降低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68.
陈静 《当代地方科技》2011,(2):10-10,73
法律没有给一个人完全自由处分自己生命的权利,但如果一个人完全依照自由意思结束生命,如自杀,并不会受到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安乐死并不是一个人完全自由处理自己生命的过程,安乐死的发生必定牵涉到第三方,所以,它引发的问题是多重的。参与的第三方行为应该如何界定?这是我们讨论"安乐死"合法与否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69.
毛学群 《科技信息》2011,(27):I0401-I0401
目的:了解高龄孕妇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情感体验。方法:对孕28周内135例高龄初产妇(研究组)和135例正常年龄初产妇(对照组)分别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QOL-74)、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及比较。结果:①高龄初产妇的SAS及SDS评分均高于正常年龄初产妇(P<0.01);②生活质量中躯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总分得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高龄初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70.
文章针对自杀的日益严重性及目前就事论事、治标不治本的自杀预防和干预珥状,提出多层面多角度的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包括自杀预干预、觉察或被告知想自杀的干预、自杀未遂者的危机干预以及自杀者相关人员的危机干预四个层面与多个角度,为提高该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