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9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0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7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以MgO—Al_2O_3—SiO_2系统为基础组成,添加适量的Na~+、K~+、B~(3+)、F~-制得金云母微晶玻璃。在此基础上再添加Ca~(2+)和P~(5+),制得含磷灰石和金云母的可切削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根据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及电镜分析结果,以结晶化学的观点讨论了母玻璃的分相、成核及结晶过程,同时也讨论组成、性能工艺过程与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
乳清生物发酵及其制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2∶1比例的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链球菌菌种,对乳清进行发酵,研究生产具有生物活性的乳清饮品。研究结果表明,乳清发酵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42℃、接种量3%、发酵终点75°T,稳定剂PGA和CMC混合协同增效的最佳比例为1∶3,发酵产品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检测指标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53.
箬竹叶抑菌成分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箬竹叶干粉加1%碳酸钙,用甲醇抽提至色淡,抽提液浓缩后经石油醚萃取,水相过聚酰胺柱,用水和95%甲醇洗脱,醇洗部回收甲醇经60℃低温干燥,得红棕色结晶性粉末,该物质纸层析,硅胶薄板层析,得单一色斑,在聚酰胺柱色谱中呈单一吸吸收峰,经高压液相色普检验,单一主峰面积比例为92.31%,用盐酸镁粉检出其为黄酮化合物,经酸水解,用硅胶薄板层析检出有木糖,用Uv-vis光谱法及化学法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该化合物具有抑菌活性,水解后抑菌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54.
王锐 《科学通报》1997,42(15):1670-1672
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u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的重要成分,在肾脏RAS中,肝脏生成的一种α_2球蛋白,即血管紧张素原,通过肾小球旁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水解酶肾素的作用,成为10肽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再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去掉两个氨基酸(His-Leu)成了强活性的8肽AugⅡ,其氨基酸序列为:DRVYIHPF.AugⅡ可与相应受体结合引发多种生理效应.自旋标记方法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有些顺磁性基团自身结构功能也对被标记分子的结构发生影响,被认为是双功能基团.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的两种新配体--血小板生成素Ⅱ(TPOⅡ)在体内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以Babl/c纯系小鼠为实验对象,通过腹腔连续7d分组注射提纯的TPOⅡ配体Ⅰ、人工合成的TPOⅡ配体Ⅱ及重组的人血小板生成素,并于第7d末测定小鼠外周血小板数量,分析TPOⅡ体内的生物学活性。结果:在实验第7d,TPOⅡ配体Ⅰ实验组小鼠外周血小板数明显高于同期阴性对照组(P<0.05),与rhTPO阳性对照组相弱则无明显差异(P>0.05);第14d,TPOⅡ的两个实验组的血小板数均较同期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亦无明显差异(P>0.05)。而且随实验时间的延长,TPOⅡ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血小板数均呈升高趋势。结论:提纯的TPOⅡ配体Ⅰ促进小鼠外周血小板的产生,其升高血小板的能力与rhT-PO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6.
吡唑类杂环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1],近十几年来,吡唑类杂环化合物的研究已成为新农药创制的热点.α-羟基烃基膦酸及其衍生物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们在除草、植调、杀菌、抗病毒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活性[2~4].为了寻找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我们通过吡唑羧酸和α-羟基烃基膦酸酯反应合成了5种新化合物.合成路线如下:1实验1.1仪器与试剂熔点用X4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温度计未经校正);IR用NICOLETAVATAR360型红外光谱仪测定(KBr压片或液膜);1HNMR用XL-2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CDCl3为溶剂,TMS为内标);MS用HP5988型质…  相似文献   
57.
赵玉莲 《科学通报》1991,36(7):542-542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一种新发现的由37个氨基酸组成的生物活性肽,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和外周组织中,对心血管、消化、呼吸和内分泌等多种系统及组织的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CGRP还存在于下丘脑、垂体及泌尿生殖系统的神经纤维中,在睾丸、卵巢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从物理学角度上论述了氢键对有机分子的影响,并对有机分子的物理性质范畴(沸点,熔点,溶解度,嗅,味和生物活性)内,对氢键的踪迹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59.
微生物源天然产物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资源之一.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共培养产生各类天然产物的研究发展迅速.微生物共培养是一种通过模拟(微生物)栖息地/栖息环境以激活可能的沉默生物合成基因簇并进而诱导微生物产生新次生代谢物的有效方法.与菌株纯培养相比,共培养不仅增加了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多样性,而且其生物活性及产量也得到了提高.文章就近5年来真菌与真菌、真菌与细菌、细菌与细菌等3种类型的微生物共培养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简要介绍了用于分析共培养作用机制的多组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微生物共培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的进展及挑战.综述旨在为微生物共培养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并为微生物药物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0.
以通花梗根为实验材料,对通花梗根多糖的分离纯化、含量测定和组分分离进行研究,探讨该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设计选择提取通花梗根多糖的优化条件;采用碳粒廓清实验测定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①提取通花梗根多糖的优化条件为:料水比为1:30,时间2 h,温度90℃;②乙酸铅用量在0.67%以上,可以除净糖液中的蛋白质,乙酸铅用量在0.31%~0.77%之间时,不仅可以排除蛋白质的干扰,而且不会影响多糖得率;③多糖溶液中含醇量达80%以上时,可以完全沉淀多糖;④乙醇分级沉淀该多糖,通过Sephadex G-100柱进行组分分离,得到7个洗脱峰;⑤通花梗根多糖组的碳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显著高于模型组。实验结果表明,通花梗根多糖由7种单一多糖组分构成,具有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通花梗根多糖的药理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